宣传落实好民法典,国民法典的主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主要内涵)
来源:阿白律师网 时间:2023-01-12
宣传落实好民法典,国民法典的主要特征?
(一)《民法典》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
《民法典》编纂始终贯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民法典》之一条中就有明确的体现:“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民法典》第二条至第十条从民法原则上对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体现,特别是其中的秩序原则、绿色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具有极强的中国时代特色:其中“绿色原则”的提出,是以人民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在法典层面的具体体现,是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政策向呼应的;而“秩序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则是强调“习惯”“公序良俗”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治理,不仅仅要依靠法治,同时也要凭借善良风俗;需要基层组织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懂法,还要对所在地区的习惯、风俗具有明确的认识。问题的处理结果,不应当违反法律规定,也不应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善良风俗不同,而影响群众的“法情感”,未能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打开《民法典》,我们发现使用语言是平实易懂的语言,从形式上保障了人民的权利;而《民法典》中对民事主体人身及财产权利的保护,是从实体上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民法典》对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等倡导性规定,无不是《民法典》中国特色的体现。
(二)《民法典》具有显著的开创性
《民法典》的开创性体现在历史维度和编章设置。《民法典》是近代中国之一部法典,开创中国法律法典化的先河。中国自古有“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法律制度主要集中于刑事规定,民事纠纷的解决主要由社会基层组织依据道德、礼俗给予解决。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思潮下,进行了大量学习西方制度的努力,但距离具有自己的法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在1954年开始就进入草案阶段,历经66年积累与准备,终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
《民法典》的编章设置,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法典,有开创自己的特点。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其他国家没有过的,足以体现《民法典》对人的权利的重视。人格权编不仅对传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相关权利进行明确规制,更是对人的精神健康进行了规定,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强化了隐私保护,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完善了相关的保护规则。
(三)《民法典》具有很强的实践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民法典》1260条是建立在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总则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确立的框架下,对原有法律条文进行了吸收和精练。在立法过程中,《民法典》条文吸收更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150余条,而这种“吸收”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就是法院裁判的延续性,对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民法典》不但提供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还制定了常见具体问题的处理规则。以旅客霸座为例,近些年霸座事件屡见报端,但往往停留于道德层面,公权力介入存在法律障碍,而本次《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条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旅客无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级乘坐或者持不符合减价条件的优惠客票乘坐的,应当补票,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民法典》以明确态度,对于霸座行为给予了法律的否定性评价:赋予承运人有向“霸座”人员按照自行规定加收票款的惩罚性权利,更重要的赋予了在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情况下,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不但能够使霸座人员受到应有惩罚,也从事实上维护了合法旅客的权利,引导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如何实施好民法典的五点要求?
深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
深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落实平等保护;
深化、落实精准监督;
深化、落实关联司法
民法典普法专题讲座内容?
为深入学习贯彻 *** 法治思想,进一步提高全区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学法、懂法、用法能力,5月30日,威海市临港区教育分局举办“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专题讲座,区教育分局全体机关干部、教研中心全体教研员、各学校幼儿园中层以上干部和部分骨干教师共近300人参加了学习。
本次讲座邀请山东颐衡(威海)律师事务所曲律师进行授课,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民法典的编纂过程、颁布意义、结构体系、特色规定、对社会问题的回应等方面深入浅出、认真细致地解读了民法典,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权侵权、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遗嘱继承等问题进行了重点介绍。讲座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引用大量的案例事例,分析了民法典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条文,重点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教职工对《民法典》的认识和理解,树牢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学习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高法治思维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临港区教育分局将依法治校、依法从教当做重点工作来抓,聚焦青少年权益保护,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开展《民法典》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等活动,增强学校师生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民法典有什么用?
民法典是我国之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其内容涵盖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每个组织的业务活动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故民法典被称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也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想学好、用好这本“百科全书”,首先要认识它、了解它,笔者就试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来浅析一下民法典的意义与作用。
1、从立法环节来看,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2、从执法环节来看,民法典对行政组织、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责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行政机关要贯彻好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私法自治原则,尊重和保障民事权利。
只有充分保护私权,才能全面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并有利于规范公权。
这就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要树立区分意识,让民事的归民事、行政的归行政。
这意味着公权不能随意侵犯私权,公法在私法面前应理性“止步”,不可轻易“越界”。
同时,民法典规定了行政执法机关的义务,如在第1005条、第1010条、第1039规定了对公民的保护、救助、保密等义务,这就是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权力应为私权或者说人权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保护。
3、从司法环节来看,民法典的颁布,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为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诉讼监督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明晰、更加具体的依据和准绳。
也为司法机关更好地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4、从守法层面来看,民法典对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前文所述,民法典规范了民事领域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一个人从生至死的完整一生。
所以,各个执法、司法主体要广泛开展好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自觉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习惯。
同时,还要结合新民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即将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将法治宣传、德治教育以及重大战略部署有机衔接,相互融合,激发迭加聚合效应。
在促进形成全民守法良好氛围的同时,努力发挥出民法典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重大作用。
民法典对执行法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执行法官必备的素质
一是要有大局意识,不能本位主义。清朝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执行法官要把工作放到法院工作大局中思考、定位,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二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应用能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革命,以其特有技术和社会属性,正给我们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乃至社会治理体系带来深刻变革。执行法官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积极主动作为,在执行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全方位变革,提高利用、驾驭新技术手段的能力,更加高效地执法办案。
三是团结协作意识,彰显工作合力。执行团队成员就是同壕战友,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互相补台,如此才能形成强大战斗力。执行团队之间、执行团队与执行指挥中心之间,要相互支持、互相配合。要充分发挥合议机制优势,汇聚集体智慧、统一办案尺度,避免个人办案所形成的认识偏颇与片面。执行局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要主动沟通、加强交流,做到底数清晰以便于统筹安排工作。要与日常工作联系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提高执行工作效率。
四是知识储备广泛,能够学以致用。熟悉法律。既要懂实体法,也要懂程序法。熟练运用办案系统,操作执行查控系统;了解微信、 *** 、支付宝等通讯、支付工具;操作被执行人身份证号和组织机构代码查询系统;熟练运用“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信息查询系统;熟练运用执法记录仪等装备。懂得金融学、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股票、证券、上市公司交易等相关知识。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如此才能把准工作节奏、掌握执行主动权。
五是社会经验丰富,应变能力较强。执行工作不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被执行人、被调查人不会按照法条规定配合或抗拒执行。千人千面、万人万相,执行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突 *** 况,这需要执行法官具备较强临场应变能力。
六是要公正善意、文明执行。严格依法办案、规范执行行为,让当事人感受法官的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注意沟通技巧,善于从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对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或有财产暂不具备处置条件的,对申请执行人讲清、讲透,必要时可让其阅卷,使其理解、认可法院工作。对被执行人,少用、慎用训斥、威胁语言。采取执行措施的,必要时进行合法性、合理性、适度性解释,让其知晓法院是公平执行,所采取措施是必要和适度的。
七是筑牢红线思维,杜绝廉政风险。执行工作直接触动被执行人切身利益,有的被执行人会想方设法阻碍执行,甚至捕风捉影、 *** 施压,执行法官更需绷紧廉政弦,时刻不能放松。要严格自律,筑牢拒腐防变思想之堤,规范执行行为,严格办案纪律。主动落实回避制度,认真落实合议制度和重大疑难案件事项报告制度,公开公正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