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白律师网,免费给小白普及法律知识。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阿白律师网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阿白律师网

>

律所资讯

>

法律常识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合集14篇)(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1000字)

来源:阿白律师网   时间:2024-09-30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1篇

大家都知道,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这样一些词语和事物:红旗、红歌、红五星、红、红色旅游、佩戴大红花等等。由此不难领悟到:红色文化是一种以颜色标示其本质内涵的文化种类。从光学的角度说,红色是可见光谱中波长大约为630至750纳米的长波末端的颜色。由于它类似人体新鲜血液的颜色,所以中国人民往往赋予它以希望、热烈、勇敢、创造、奋斗、牺牲等象征意味。这种特定的颜色及其象征意味,恰好与我们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品格情操、精神气质形成了异常完美的“同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和语言善用“比兴”,因而人们将中国_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凝练地称呼为“红色文化”。显而易见,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个伟大的文化创造!

应当说,红色文化较之我们经常使用的革命文化、_文化、解放区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等,具有更加宽广的外延。在一些同志那里,一谈到中国红色文化,便仅仅与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相联系,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因为那仅仅是历史上的红色文化。我们所说的红色文化,不仅上溯历史、涵盖现实,而且延伸到未来。这是一种大尺度的历史时代产生的蔚为大观的文化。它的上限,要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那一历史时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俄国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看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一时间,社会主义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热词。然而,并非当时所有谈论社会主义的人都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创始者,也并非所有涉及社会主义的著述都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滥觞。比如研究系的梁启超、张东荪,安福系的王揖唐,直至投机政客江亢虎、反动军阀陈炯明都在谈论社会主义。但是,他们或是虚与附和,或是貌合神离,或是有始无终,与后来形成的中国红色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真正可以称之为中国红色文化创始者的有两种人:一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如后来成为中国_早期领导人的、_等;二是从俄国归来的中国工人。真正可以称之为中国红色文化滥觞的有两个:一是先进知识分子的著述和演说,如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_的《公理何在》等;二是从俄国归来的工人在劳苦大众中对于俄国“穷人党”胜利一事的口头传播。至于中国红色文化的下限,目前还不能作出准确的估计,但是可以推断,即使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后,也要延续相当漫长的时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辉煌而且必将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上夺人心魄而且必将更加夺人心魄的文化高峰!展望开来,即使人类社会到了阶级消亡、国家消亡的共产主义阶段,它作为人类走向真善美的一座巍峨的文化丰碑,也将耸立于千秋万代。在这座丰碑面前,后人们将洒下感动、崇敬的热泪。

中国红色文化不是石头里面蹦出的神物,也不是凭空而降的天外来客。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文化来源和社会来源。文化来源有三个:

第一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所产生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的核心无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破解“历史之谜”的唯物史观、揭示资本秘密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告别空想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核心之外,就是各国_人和其他革命者创造的无产阶级文化。《国际歌》自上世纪20年代初被译入我国以后,就成为中国革命者为理想忘我奋斗的强大支柱。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曾把它作为国歌,可见它对早期中国_人的影响之深。而它的重译者_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都是唱着这支歌走向刑场的。即使是在硝烟已经散去的今天,每逢我们听到那悲壮深沉的曲调,仍然禁不住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伏契克的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一直在深刻地感染、教育、启迪着中华儿女。其中的警言“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至今仍像晨钟暮鼓一样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第二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文化)。在制度安排上,《礼记》提出“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抽象的意义上,这种思想与共产主义的理想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统一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传播并日益中国化,所依靠的正是这样的文化背景。在外交上,《墨子》主张“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不难看出,这正是新_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传统文化根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易经》提出“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原则。很明显,这是我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至于中国_员和其他先进分子,则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化为英勇奋斗的动力。“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这是革命烈士杨超于1927年就义时吟唱的一首诗。留得伍子胥的豪气,进而升华到为人民大众复仇的崇高境界,这就是中国_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个是世界优秀文化。_员白莽热爱匈牙利的伟大诗人、1848年欧洲革命的英勇战士裴多菲,曾经翻译过他的不少作品。在白莽、柔石等左联五烈士遇害以后,鲁迅着意将裴多菲的箴言诗《自由与爱情》完整地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以含蓄地道出五烈士是为争取人民自由解放而死的真相,并寄托对他们的一片崇敬之情。著名作家李尔重的_题材巨著《新战争与和平》,不但在创作方式和结构方式上有意识地借鉴了托尔斯泰,而且连书名都显示了它与《战争与和平》的继承关系。进入新时期以后,福柯的“权力――知识”说、萨伊德的“东方主义”等等,都对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理论提供了营养或助力。

谁说中国_人和中国人民是僵化保守的呢?纵观一部中国红色文化发展史,可以无愧地说,中国_人和中国人民是全人类优秀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发扬者。

社会来源有一个,就是中国_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对于中国红色文化的发展繁荣来说,这个来源较之文化来源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文化上的一切继承和借鉴,都必须统一于这一伟大实践。实践是鉴别器,能根据需要分出哪些文化是应当拿来的、哪些文化是应当丢掉的;实践是制造厂,能把拿来的文化进行改造和制作,形成新的文化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但是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指南。像王明那样削足适履地用教条或本本来剪裁中国革命实际,其结果只能是既害了中国革命,又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塔夫里亚诺斯在介绍中国革命时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社会现实的敏锐的观察者。这不仅因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也因为他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并几乎毕生为之奋斗。这种深知民间疾苦的长期平民生活体验,使他终于敏锐地认识到有必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适合于中国向来被忽视的千百万民众的状况和需要。”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工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社会实践中,才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实践是发展的,文化也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但是实践与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同步对应关系。实践的高潮和胜利,必然要催生新的文化;实践的低潮或失败,并不一定带来文化的萎缩或凋零。1927年,以为首的反动派发动_,对中国_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中国革命进入低潮。然而,就是在这一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_人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_的科学理论,革命烈士和志士们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壮美诗章,以鲁迅为代表的国统区革命作家创作了一批传世名篇,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民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繁荣。这是因为,越是低潮、越是失败,就越加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和精神力量的支撑。从中国红色文化萌芽到今天,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光景。回头望去,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坎坷不平,但红色文化却是鲜花满路,令人目不暇接。

问题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一切袖手旁观的论点、首鼠两端的论点、随波逐流的论点,都是没有根据的。坚持红色文化、继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倘若我们不敢或不能承担起这一使命,就会成为被后人所不齿的历史罪人!

怎样弘扬中国红色文化?

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多个侧面、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手段,投入到弘扬红色文化的工作中去。从现实需要出发,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善于运用红色文化遗产这面宝贵的镜子。比如“民主”那一套,过去不是没有人搞过。远的且不去说它,仅以_胜利以后走“第三条道路”的各个政党为例。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一面要_放弃斗争,一面要开放_,在中国“实现欧美式的民主政治”。与当今这些鼓吹“民主”的人不同的是,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真诚的,希望推动中国进步的。但是,良好的愿望却被无情的现实打得粉碎。从1945年11月的“一二一”血案到1946年6月的下关惨案,再到1947年5月的“五一八”血案、“五二”血案,反动政府频频以阴险毒辣的手段打击派。接着,又相继封闭上海的《文汇报》、《新民报》、《联合报》,并在上海、北平、天津、武汉、重庆等地大肆搜捕民主人士。1947年10月27日,反动政府彻底撕下刷新政治的伪装,干脆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下关惨案中被特务打成重伤的民盟代表马叙伦,在病床上紧握的手说:我过去总劝你们要少一些兵、少一些枪,现在看来,你们的战士不能少一个,枪不能少一枝,子弹不能少一粒。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宣告站到_一边,彻底反动政府,为建立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这段往事启示我们:在阶级社会里,没有超越阶级利益的民主政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绝不会与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党实行多党制。中国如此,美国也是这样。在那里,真正当家作主的是以华尔街金融寡头为代表的垄断资本集团。他们可以用共和、民主两党竞选执政制造民主的假象,但是绝不允许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党上台执政。“占领华尔街”运动才闹了几天,大亨们便如坐针毡,频频发出防止美国_上台执政的警告。当然,中国的政治体制必须改革,但是只能朝着巩固中国_执政地位的方向改,朝着恢复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方向改,朝着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方向改。美国记者冈瑟・斯坦在他的《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中,曾经详细记述了延安实施“三三制”民主政治的情况:1944年的一个秋天,在延安市政府的一个小会议室里,有14个人与市长一起开会。这14个人就是由延安选民选出的市参议员,其中有_员、普通农民、知识分子、商人和开明绅士。市长报告前段工作,并提出下半个年度的施政纲领。参议员们则代表延安各阶层人民,对市政府的前段工作和即将实施的纲领提出种种直率的批评和建议。最后,市长根据议员们的意见对纲领进行了修改。由于实行了真正的民主,延安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为廉洁、最为高效的政府。目睹诸如此类的众多现象以后,冈瑟・斯坦感慨地写道:中国_“建立了一个对人民不构成沉重负担的,同时又勇于承担重大责任的行政机构,即一个从人民中产生,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出来并向他们负责的政府。”很明显,这种实行人民民主的真诚态度和根据历史条件创造民主制度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就是要这样,以红色文化遗产为鉴,透过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用谎言编织的华丽外衣,还他们为国际资本奔走的真面目,同时明确前进的方向,汲取进一步发展的力量和智慧。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笔者家乡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山清水秀,素有“理学名邦”和“东南邹鲁”的美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笔者尝试基于延平地方特色文化,引导学生当小导游、撰写创意广告、串编文艺作品和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传承延平文化,培养爱延情怀,提高语文素养。

一、青山绿水间的快乐小导游

孩子们流连于母亲河闽江,滔滔不绝地罗列绿水的自豪;驻足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溪源峡谷,津津有味地介绍布列其间的景点风光;攀登在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绘声绘色地讲述杨八妹的壮举……青山绿水间蹦跳着一个个快乐实践语文的小导游。

二、地方特产中的创意小广告

三、民俗文化下的精彩小舞台

四、红色历史里的神秘小课题

笔者设计“红色延平里的秘密”研究总课题,鼓励学生或小组或个人申请子课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短短两个星期时间,就收集到了十几个颇有趣味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孩子们或考察九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提出子课题“纪念碑里的故事”;或访问干休所的老红军,发现新的研究课题“老红军嘴里的秘密”;或参观“_军留守处旧址”纪念碑,采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梅山街道文宣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展“_军的红色行动”主题研究活动;或观看《闽江地下航线》录相,准备研究子课题“闽江地下的交通员”……

总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地方文化资源,让孩子在青山绿水间、在地方特产中、在民俗文化下、在红色历史里,感受家乡风景之美、特产之丰、民俗之乐和乡情之深,同时兴致勃勃地学习和运用语文,那么,学生必将信心十足地读其欲读之书,想其欲想之事,为其欲为之举。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3篇

红色展览讲述历史

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的城市之一,天津举办了“党旗飘飘――纪念中国_成立90周年馆藏档案资料图片展”。展览集中展示了天津90名优秀_员和1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珍贵档案资料100余件、照片300余幅,其中一部分档案和图片属首次向社会展出。

“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_江西省委宣传部、省_共同主办了“永保一湖清水――鄱阳湖档案图片展”,共展出图片230多幅,还有视频、幻灯以及候鸟标本等声像和实物资料,全面反映了鄱阳湖地区的发展历程,热情歌颂了在中国_的领导下,全省人民在鄱阳湖开发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硕成果。

上海市_主办的“上海・红色记忆――纪念中国_成立90周年档案展”,以中国_在上海开展重大革命活动的遗址为切入点,采用档案重现历史的纪实手法,通过400余件档案文献、图片与实物,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中国_创建、发展时期革命岁月的激荡风云。

湖南省_利用馆藏档案,展出了由数百件珍贵档案、图片、图表资料组成的“走向辉煌――庆祝中国_成立90周年_湖南省委档案陈列”展,再现了中国_湖南地方党组织90载风雨兼程的奋斗与辉煌。

广东省_举力、了“永远与人民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_领导在广东”图片展,选取建国以来_领导在广东调研、视察、指导工作的266张珍贵照片,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历届_常委在广东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历史风貌,深刻昭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

红色教育强化党性

值《中国_党史》(第二卷)出版之际,浙江省档案学会举办了第三届“浙江档案文化论坛”报告会,邀请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人员作了题为《探索中前进曲折中发展》学习辅导报告。省级机关、省_、杭州市_共100多名干部聆听了报告。

江苏省南通市_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中国_的90年》系列专题片和中央党校远程教育“启动建党90周年专题”――民生工程等,促使局馆党员干部学党史、明党情、知党恩,确保党性教育取得实效。

福建省_举办党史专题讲座,邀请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作《历史选择了_》报告,引导党员干部重温我党经历的磨难以及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历史必然,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和廉政勤政。

宁夏回族自治区围绕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内容进行理论研讨,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送论文,同时围绕中国_党史、党建知识,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

红色汇演形式多样

江苏省_主力、了“颂歌献给党”全省档案系统纪念中国_成立90周年歌咏比赛。百人合唱节目《铁锤、镰刀、民族魂》、钢琴伴奏曲《怒吼吧,黄河》等歌曲唱出了江苏档案人对党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坚守。

辽宁省_组织了纪念建党90周年摄影作品展,以摄影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来,党的各项事业,包括档案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了局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_举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我身边的_员”主题演讲比赛,用鲜明的观点、身边的典型、生动的事例、真切的情感和激昂优美的语言,讲述他们身边的_员认真履行“为国管档”的神圣职责和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创先争优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展现了兰台人的时代风采。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为庆祝中国_成立95周年,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身份,做合格党员,6月24日下午,《党建》杂志社与山东省委宣传部、日照市委及莒县县委共同举办“弘扬‘本色精神’ 争做合格党员暨报告文学《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座谈会”。以下是座谈会的发言摘编。

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这些老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始终甘于清贫、淡泊知足,一生都在践行着“_员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个人的一切”的最高行为准则。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本色精神”是沂蒙精神的一部分,是党的宝贵财富。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来推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应该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做到心中有信念、有人民、有担当,让“本色精神”永放光芒,为社会和谐发展积聚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山东省莒县县委书记孟青:把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的事迹记录好,把他们的故事传承好,是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从2012年10月莒县就开始着手总结提炼“本色精神”。山东省委、省政府,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色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多次派出工作组、调研组,深入采访、整理、挖掘、提炼。“本色精神”重在发掘、贵在传承,结合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坚守和弘扬老党员“本色精神”,在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山东省莒县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代表、87岁高龄的陈淑元:我是莒县小店镇古迹崖村党支部书记,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中国_。我父亲也是老党员,他们那一辈对党忠诚、对党实干。我继承了他们的革命传统,按照党的指示要求,下决心不为自己、不求名利,带头苦干,带领群众整治山水、发展致富。入党就是为人民服务,我当了26年的党支部书记,不管哪项工作,都得自己实干,自己实干了,群众才能带动起来。

日照日报社记者刘江雪:脚踩着英雄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头顶着英雄用汗水洗净的蓝天,享受着无数老党员用一生追求和奋斗得来的安宁与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我被老党员感动着、感染着、鼓舞着,我觉得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他们的故事传达给更多的人,让这种精神感动更多人,鼓舞更多人,让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让这种平凡朴素却伟大的精神更加蓬勃地蔓延、传承。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戴焰军:这些老党员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合格党员。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知足淡泊、清心自律,人只有清心才能自律,才能无欲;看到了坚守信念的本色,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当初入党的誓言,坚守着对党的忠诚;看到了乐观豁达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当前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共同来追忆、讲述、研讨这些品格,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士义: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工作的主体,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需要依靠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且是卓有成效地履职尽责才能够完成。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做合格党员,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不仅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更应该成为每个_员的毕生追求。继续传承“本色精神”,使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这正是“本色精神”的当代意义所在。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研究员李朝全: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道清醒剂和营养剂。铭记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与思想启示,为今天和未来提供有益的镜鉴。“本色精神”表现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可或缺的精神质素。《见证》一书通过记述莒县一批老党员的事迹,力图铭记历史,重申信仰,重申_员本色。这是一部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的生动教材。

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张贤明:历史需要铭记,经典需要传承。《见证》这本书是一部很好地弘扬正能量的报告文学作品,可以让人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老党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所求社会的甚少、贡献给社会的很多。他们坚守信仰,不求名、不求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身上的主人翁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需要传承。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5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增强实效性。”①在这方面,深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内外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用先进的红色文化去感染大学生,正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

1 将红色文化引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虽几经调整,可仍未完全摆脱与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大学生普遍对此热情不高,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课堂,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是当代大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的主要渠道和来源。”②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课堂,不仅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时效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授、专题报告、课堂讨论、播放影视资料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课堂,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红色文化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③同时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辅导读物,开设相关的素质课和选修课,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历史,并从中吸取精神的力量。

2 把红色文化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高校要努力把红色文化请进大学校园,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大学生中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活动,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般地潜入大学生的头脑。_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革命)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_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④高校可以邀请纪念馆、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校举办专题展览和专题活动;邀请一些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红军、老战士走进校园举办报告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革命战争亲历者;举办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展、书画作品展、文艺演出等。这一系列的“红色活动”以其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能将历史与现实、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全校师生奉献一道精神大餐。

3 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文化内容

5 让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亲历红色圣地,选派学生赴相关地区学习考察,深化和拓展“红色教育”的内涵。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要使大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参观者和学习者,还要成为“红色精神”的发扬者和传播者。同时,高校应该和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共建实习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坚实的平台。让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是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让大学生在教育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教育,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_,2004-10-14.

[2]闫晓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5(2):98-99.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一、城市色彩概述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分析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1、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2、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

3、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城市色彩一旦有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名城或古城,为了延续历史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相一致。西安市在对城墙内建筑改造过程中,就是采用唐代长安城青砖、红柱的主色调,去复兴大唐风采,不仅是对现存古迹保护和现代建筑改造,更是对这座历史名城文脉的延续。

4、城市功能区分原则。如同医院工作人员的服装颜色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一样,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二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有损于城市形象。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城市行政中心,一般都比较凝重一些,色彩应偏于冷色;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色彩可大胆选用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可以是比较柔和的复合色系;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比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要点问题分析

1、城市色彩不宜商业化。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彩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的置放到城市建筑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上花花绿绿的广告,将整个城市的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感。

2、城市色彩不宜过分个性化。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为了突出自我,使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的眼球。一些单位或企业,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以自我为重心、重点,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颜色装饰建筑外表。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显示自己,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的屹立于城市之中,由于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就更严重。

3、城市色彩不宜赶时髦。多数情况下,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城市色彩研究和规划,城市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仅仅是为追赶新潮,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建筑有其时代性,但盲目追赶仿效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就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外表清一色的白瓷面砖风靡全国,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从不给人以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与城市的其他色彩相协调,又不是人们所普遍喜爱的色彩。因此,只有当每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基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

四、结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本文以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探讨。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关键词:党史资源;党史文化;党史教育;宣传方式

中国_的历史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研究与教育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贵州党史资源的基本情况

贵州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独具特色、内涵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纵观历史,直至1949年,在中国_的领导下,贵州得以解放。中国_在贵州执政的历程中,建立和健全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引领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民族工作基础。

贵州是党史资源大省,红色文化名列全国前列。贵州党史人物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铸就的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创造精神、不怕流血流汗的牺牲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骆驼品质的奉献精神、谦虚谨慎的自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精神、充满魅力的人格精神更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因此,贵州党史工作在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虽然难以成为“主力军”,但要争取成为重要的“方面军”。要发扬敢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把党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红色文化的工作优势,努力开发、创新能够使党史“活”起来、“亮”起来、“动”起来的各种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积极弘扬以党的历史、党的领袖人物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模范人物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切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文化强省中作出贡献。

二、党史文化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作用

我们要深刻认识党史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历史包括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史。我们的党史研究、编纂、出版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文化工程;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影视剧作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旋律的重要内容;而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更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继续做好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锐意创新,不断拓展党史宣传教育的新领域、新途径。要组织编写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史普及读物;要支持和推动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影视、动漫作品的创作。等体现刊物特色栏目的组稿力度,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同时要努力扩大发行,以充分发挥其党史宣传教育的阵地和窗口作用。

三、发挥党史文化在建设文化强省中作用的途径

第一,充分利用党史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把保护利用党史资源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与开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8篇

[关键词] 红色经典;影视剧;传播;价值体现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红色经典传播为媒介推进河北红色旅游产业化进程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456004)。

一、红色经典的重要传播方式——影视剧的改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于社会环境与政治宣传的需要,电影剧作家们把大量的红色经典小说改编成电影,它们以革命战争为题材,塑造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如《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钢铁战士》《铁道游击队》《红旗谱》等,用革命伦理道德和革命英雄主义号召中国人民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政治信仰与精神支柱,得到广大民众的热情欢迎,在文化传播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经历了“”时期的缺席之后,红色经典电影又在70年代中后期得以复苏,《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_的枪声》《渡江侦察记》等再次被改编并放映。然而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由于新观念的冲击与娱乐电影的兴起等因素的影响,红色经典电影在电影市场上悄然隐退。80年代末,随着_胜利50周年、建党70周年与诞辰100周年等纪念日的到来以及受到社会转型时期价值体系重建的艰辛、怀旧情绪的彰显和商业意识的崛起等因素的冲击,红色经典电影又重返文化舞台,再度进入创作的高潮,比如《大决战》《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血战台儿庄》《西安事变》等,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与热烈欢迎,反响强烈,获得了极大成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走进寻常百姓家,剧作家们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新的传播媒介,由“红色经典”小说和电影改编成的电视剧如雨后春笋迅速出炉,纷纷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黄金领地。获得高收视率的“红色经典”影视剧既是政治意识形态的载体,又满足了受众的怀旧情绪与审美需求,得到官方与民众的一致赞赏。“红色经典”电视剧出现了改编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得以批准立项的“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就有六十来部,如:《红岩》《红色娘子军》《红旗谱》《红灯记》《洪湖赤卫队》《江姐》《小兵张嘎》《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血色湘西》《烈火金刚》《苦菜花》《敌后武工队》《刑场上的婚礼》《双枪老太婆》等。红色经典影视剧的改编热潮,使红色经典的传播效果迅速扩大,红色经典成为多元文化构建中备受青睐的亮点再度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尊崇。

二、河北红色经典的代表品牌——河北_影视剧

三、红色经典影视剧的价值体现

(一)立足文化特色,文脉与地脉、人脉紧密结合,深度开掘红色经典产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红色经典影视剧也存在着生命周期的问题。要实现红色经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其命脉在于回归红色经典主题的人文精神,并把这突出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融入到“和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因地制宜,在突出本地域文化特色上下工夫。以河北省为例,燕赵儿女多奇志,河北红色经典作品表现出的就是我们燕赵文化古朴厚重的内涵。所以,描绘河北_历史的红色经典影视剧就以突出燕赵文化为立足点,并将各种传播媒介相结合,以期达到更良好的传播、教育与经济价值。比如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_小说《小兵张嘎》自发表至今四十多年期间,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以及动漫等各种艺术形式,主人公“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最灿烂的一部分。诗歌与舞剧《雁翎队》再现了当年抗日英雄们的英姿,他们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神话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之中,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水上飞将军”雁翎队因此而闻名全国。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对群众的巨大影响力,在小兵张嘎的故乡白洋淀召开学术研讨会,探讨小说、电影、电视剧以及动漫《小兵张嘎》的不同之处及其创作特色,或在红色旅游景区内对《小兵张嘎》和《雁翎队》各种表现形式的作品进行展览,还有就是兴建“嘎子村”和“雁翎队纪念馆”,以品牌形象和鲜明的革命_历史吸引游客,以“红色经典”带动红色旅游的市场化。

(二)以红色经典影视剧作媒介,进行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再创造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9篇

关键词:革命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是一种以热爱和忠诚祖国为内容的比较稳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团结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基本规范。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定社会的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引导人们开展爱国行动的一种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政治社会化的产物,是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和场域,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历史重任。

首先,加强馆校互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实践。在这方面,我们要善于把纪念馆方面静态的红色历史资源活动起来,把高校方面丰富的教育和学生资源调动活跃起来,把纪念馆方面和高校方面的资源高效流动运转起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当代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公民教育,以最终实现“把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为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的目标。具体而言,纪念馆方面可在和各高校建立有效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纪念馆资源进高校、革命电影进高校、专家学者送报告、主题征文比赛在高校、研讨会与红歌会竞高潮等多种活动形式,有效的将历史与现在拉近距离、将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将革命精神与创新意识合而为一,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纪念馆红色历史资源的内涵和品质。高校方面,除了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爱国主义课堂讲授、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节假日进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等外,还可根据当代学生的内部需要,积极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革命与创业的演讲和辩论、邀请专家学者开主题报告会、组织学生参观旅游、组织学生开展班团日活动、组织红歌会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等,通过活动载体让学生自愿走进红色历史资源富集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自觉接受“润物细无声”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此外,高校与纪念馆方面可以互派党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专家,以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也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以达到共同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公民教育的目的。

其次,建立有效沟通合作机制。具体做法是纪念馆方面成立学生联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学生联络事宜的领导、组织、监督、检查等统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与区内外的各个高校及学生团体建立直接的契约合作关系。契约合作的重点和原则宜以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为行动的导向,对所有合作高校和学生团体一律实行免费服务政策。不仅仅免门票,也要免相关的导游讲解服务。因为只要纪念馆方面能把足够多的学生吸引到百色,即使门票和导游服务收益为零,单单学生在百色地区的刚性消费亦足以弥补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经济收益。况且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建馆初衷根本并非单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契约合作的形式除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外,宜应允许和鼓励诸如馆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等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不过,纪念馆方面在与各高校和学生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时,须对每所合作高校和学生团体每学期至少要在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一次以上的学生活动有个硬性要求,以形成有效的联系机制。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方面也可以采取“主动走出去、积极迎进来”的策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与纪念馆方面合作,积极开辟建立革命历史纪念馆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基地。

最后,加强化组织保障,创设环境氛围。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建立起由政府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各高校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定期召开各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协商研究解决纪念馆建设、纪念馆服务、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等重大问题。在这方面,纪念馆主管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并要在纪念馆的领导班子配备、人员编制、队伍培训和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考虑到纪念馆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政府部门有必要也必须从其公益性质和教育性质出发,不断加大对纪念馆建设的投入力度。当然政府也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纪念馆的建设、运营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纪念馆建设是爱国主义环境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纪念馆的环境及其特点,弄清爱国主义教育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氛围。

总之,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我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从建馆之初就承担着缅怀先烈、记载历史、传承精神、教育后代的光荣使命。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又是实施《、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的实际举措,更是高校进行思政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2]郑志发等.爱国主义教育结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5,(12).

[3]路景山.建设林则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10篇

关于党史学习教育近期工作的提示

各乡镇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直各单位党组(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省、市、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安排,现就近期有关工作提示如下:

一、鉴于近期人事变动,请及时调整本地本单位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调整后的人员名单请于5月20日前报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

二、要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县烈士陵园(太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赵朴初纪念馆、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北桐(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县博物馆、_太湖支部旧址及各类纪念设施的正向激励作用,就近就便开展体验教学和主题党日等活动。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中央“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要求,做好红色资源发掘和整理工作,加强现场解说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线上线下党史资料信息的统筹审核把关管理,确保红色史料的准确性,防止出现纪念场所职能定位不清晰、历史事件表达不准确、历史人物定位不恰当、历史图片使用不严谨等问题和偏差。各有关单位要对红色党史教育基地及时开展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和偏差及时纠正,提升纪念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排查情况报告请于5月20日前报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

三、要扎实开展宣讲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烈士后代、青少年、专家学者、志愿者开展面对面宣讲。宣讲要涵盖百年党史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仅要讲好党史故事,更要通过学党史、悟思想,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_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要将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三〇烈士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安排好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要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提前研究谋划,深入挖掘运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生动开展“节日里的党史教育”,引导人们铭记革命先辈的奋斗牺牲和崇高风范,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五、要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根据各单位前期上报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事项清单,逐一销号办结,建立台账,台账内容包含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成效,已经完成的要上报图片和工作总结至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践活动组。

六、各地各单位要及时反映学习教育情况,将进展情况、创新做法及时上报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材料简报组。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宜宾学院2011年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课题项目批准号:JG1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根据2005年2月《_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全国高校统一开设了4门政治理论必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已改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这一次改革中走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怎样将学生中学时已经学过的这部分历史知识加深巩固,而又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中学历史课的重复,这对承担该门课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笔者探索走实践教学路子,培养学生动手、动嘴、勤于思辨的能力及提高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拟就近几年对该门课程教学及改革的思考和实践所作的一些探索,进行分析整理,以求教于同仁。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置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_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一文中曾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理想与我们的不同。我们讲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他们却提倡资本主义理想……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通过学习后,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_,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突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置的现实意义。《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3]

《决定》还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国_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分自信,包括从我们现在倡导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直到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红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国_领导下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满自信。”[3]今天的大学生则是文化自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以高尚的长征、延安、红岩精神塑造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光荣职责和使命。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无疑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鞭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在这一次改革中走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课时少,但又不能进行满堂“灌输”,走实践教学的路子势在必行。为此笔者作了以下改革。

1.课时分配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尽管课时少,每周只有两节,但笔者还是拿出一定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在课时分配上:大部分时间为课堂教学,拿出三周安排学生实践教学;在考试成绩计算上,加大实践教学和平时作业的考核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2.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一是专题讲解,由教师精讲;二是学生阅读文献分享,指定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每一章后的参考书目文章,如阅读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张之洞的《劝学篇》等,分享所阅读的文献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自己阅读后的感想,由学生制作PPT上台讲2~3分钟,占平时成绩的10%。

3.实践教学路径的探索

(1)教师带学生外出红色教育基地考察。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组派教师带学生实地考察。一是到建川博物馆实地考察(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川军出川_馆等),使学生对中国_两个战场的作用和地位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二是到李庄_文化中心考察,通过对内迁李庄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中央博物院、同济大学,以及前来李庄的一大批文化人,如傅斯年、梁思成、林徽茵、罗哲文、李济、陶孟和、童第周、董作宾等学者考察(对他们在李庄治学等的考察,展示大师们丰富多彩的治学人生),让学生们了解中国_文化中心的形成和中国人文精神为什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仍然得以传承。三是到重庆白公馆、渣滓洞考察,使学生们了解英烈们为信仰而捐躯的红岩精神。

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参与学生很有限,每个教学班选派1个学生为代表去考察,回来向全班宣讲,作考察报告。这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一学期中组织1次,目的是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考察形式是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2)学习小组进行近现代史相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实践模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信息和学术研究动态,调动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锻炼怎样做课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做法有两点:

1)分小组完成课题研讨,每个学生落实承担一项任务。把学生们分成学习小组,大约10人1组,每个小组探讨研究1个课题。为了避免有学生搭便车的情况,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对每项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要求确立研究课题题目的学生收集资料,为什么要探讨此课题,学术界对此课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对收集该题目的资料和图片的学生要求资料紧扣研究课题,资料丰富、来源真实可靠,注明资料出处;对撰写整个研究课题的讲稿的学生要求将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归纳,撰写内容逻辑层次清楚、有论有据,紧扣主题;对将整个课题制作成幻灯片的学生要求逻辑层次清楚、题目序号无错、色彩协调、图片美观;对代表本小组向全班讲解研究课题的学生要求表达能力强、逻辑层次清楚、普通话标准;对回答全班同学或老师对本课题相关的问题的学生的要求是(要了解本课题的更多资料,做好准备)回答准确,引用材料较多,准备充分。全班同学可以结合提问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教学实施后,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课题实践研究考核检查方式:实践教学成绩共占40%。由学生完成部分和小组完成课题PPT两部分构成。每个小组派1人为全班同学展示其小组的课题研讨内容,占实践教学成绩的10%,个人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占30%。

2)学生学习小组自选课题后做开题报告。在实践教学中也常遇到一些问题,即每个学习小组自选研究题目后直到期末上讲台展示课题课件时教师才知晓,其所选题目过大,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呈现出来,且中途学习小组怎样开展课堂研究实际上处于无指导状态。教师分组布置实践教学任务后,怎样加强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为此笔者作了一个新的尝试,即每一小组选题确立后在全班作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

每个小组派一人,将选题开题报告制作成PPT,上讲台作小组课题讨论的开题报告,其内容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课题提纲及计划、小组分工情况等。

开题报告的目的有以下几个:一是教师对所布置的实践教学做一个初期检查,了解学生分工情况,防止学生没有开展工作,拖延至期末匆忙选题应付了事。二是教师对学生所选题目进行指导。如题目是否新颖,是否符合贴切实际,题目是否偏大,题目是否与其他小组重复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提出有益的建议,如本期有的班级学生所选题目是古代史内容,远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换题目。还有的选题过大,都要求其换题目。

上述实践教学的尝试,使实践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序和保质保量完成,从而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的。

三、结束语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起步不久,其实践教学的路径和模式是多样化的,为了适应国家和教育部以及新形势的要求,相关教师只有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实践教学路径,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_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5.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一)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二)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三)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城市色彩一旦有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名城或古城,为了延续历史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相一致。最近,西安市在对城墙内建筑改造过程中,就是采用唐代长安城青砖、红柱的主色调,去复兴大唐风采,不仅是对现存古迹保护和现代建筑改造,更是对这座历史名城文脉的延续。

(四)城市功能区分原则。如同医院工作人员的服装颜色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一样,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二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有损于城市形象。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城市行政中心,一般都比较凝重一些,色彩应偏于冷色;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色彩可大胆选用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可以是比较柔和的复合色系;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比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城市色彩不宜商业化。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彩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的置放到城市建筑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上花花绿绿的广告,将整个城市的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感。

(二)城市色彩不宜过分个性化。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为了突出自我,使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的眼球。一些单位或企业,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以自我为重心、重点,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颜色装饰建筑外表。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显示自己,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的屹立于城市之中,由于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就更严重。

(三)城市色彩不宜赶时髦。多数情况下,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城市色彩研究和规划,城市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仅仅是为追赶新潮,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建筑有其时代性,但盲目追赶仿效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就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外表清一色的白瓷面砖风靡全国,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从不给人以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与城市的其他色彩相协调,又不是人们所普遍喜爱的色彩。因此,只有当每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基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

红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第13篇

关键词:社会转型;红色历史意象;策略建议

红色历史意象,来源于大众对以红色经典为主的官方话语体系的反馈与互动,是经由红色经典的传播而在大众心智中形成的对红色文化的一种鲜明的历史记忆。因此,红色历史意象的建构与嬗变,既是一种主流价值体系的传播,更是一种历史精神的传承。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转型,特别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引发出一系列社会矛盾。

这种社会环境既为红色历史意象的当代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2011年是中国_建党90周年,其特殊的政治意义与历史意义,使得围绕该主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成为红色历史意象传播与建构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以其作为研究对象,梳理红色历史意象的传播形态特征,分析其传播与构建的模式,从而提出在社会转型期下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策略建议,就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一、红色历史意象的符号传播特征

意象,原是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其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1]。而传播学语境下“历史意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意象。当历史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或知识借由媒介对大众进行长期传播时,那些经由传播而在大众心目中形成的有固定的价值取向、认知或联想的历史人物、组织或事件,就演变成所谓的“历史意象”。而“红色历史意象”,则与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它是一种基于大众媒介平台上所长期传播的各种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而在大众心智中构建起的一系列形成固定价值判断、认知或联想的革命历史或英雄人物。

因此,红色历史意象的构建过程,就是将革命历史、事件以及人物与特定的意义形成固定关联的过程。所以,红色历史意象本身,即一种“携带意义的感知”[2],具有典型的符号性质。而这种符号性质及其传播模式使得其意象的构建必然呈现出两大特征。

第一,红色历史意象所附着的意义是经由多方互动而形成的。如学者郭庆光所言,“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3]。作为符号被传播的红色历史意象,实质上是一个意义交换的场所。一方面,通过严格的信息编码,作为意象载体的红色经典承载了特定的意义;另一方面,作为媒介产品消费群体的大众,在阅读、欣赏红色经典时,不是单纯的接受媒介信息,而是在融入个人的经验或社会观念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解码。因此,意象所附着的最终意义,是多方互动的结果。

第二,通过传播所构建起的红色历史意象,其意义的“固定性”也是相对而言的。红色历史意象是一种历史言说,历史的发展与变迁,逐渐改变了大众的文化习俗与思维模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对红色历史意象的解读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以_年拍摄的《开国大典》与2009年拍摄的《建国大业》这两部国庆献礼影片为例,两者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相似,但前者着重于叙述历史事件的经过与结果,而后者在丰富了史料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及人性的思考。这两部相隔20年的作品,作为各个时代之精神的写照,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中国社会对红色历史意象理解与思考的变迁。这两大特征,既是红色历史意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也是红色历史意象在不同时期下传播与构建所必然遵循的规律。

二、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中红色历史意象传播与构建的案例分析

@青苹果77:红歌中蕴含着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团结一致、不为己私、为共同目标迎难而上的伟大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发扬这种精神,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百科好奇:不少单位上班时间不办公,说是参加唱红歌去了。这样的歌声,并不动听。

@艾向上:唱红歌可以让人们更多地思考过去,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改善现实问题。

@湘乡人:每一首红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的中间都隐藏着一种规律。

@孙骏毅:唱红歌目的是铭记历史,继往开来,而不是把它当成标签到处贴。红歌不仅要唱,更要从传唱中获得前行的信念和动力[5]。

参照戴维•莫利对解码方式的分类,可以将以上大众对“红歌”这种红色历史意象的解读划分为三种模式[6]。

第一种是“普遍接受型”:大众肯定“红歌”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并认为可以直接的继承这种历史意义而无需改变。在这种解读路径之下,大众完整的认同并传承了“红歌”的历史意象。

第二种是“协商接受型”:大众认同了“红歌”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对其当代意义提出了新的阐释与延伸。这种解读路径下,大众发展或者延伸了“红歌”原有的历史意象。

第三种是“协商排斥型”解读路径,大众虽然认同了“红歌”的历史价值,但是对其在当代的价值提出了质疑。这种意义解读的多元化,必然会削弱立足于传统模式下的红色历史意象传播与构建的效果。而从其整体格局来看,这种意义解读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红歌”这一个意象之上,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其背后是社会转型会所导致的各种传播关系的复杂重组。

首先,经济发展促使中国社会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而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生活的大众,其反映出的时代精神,与革命战争年代有很大的分别。这种语境的差异,使得当下对意象的解读与其原有意义可能存在不同。

其次,传媒市场化运营赋予了大众更多的媒介选择,丰富多样的媒介产品彼此之间互相竞争,实质上也会削弱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效果,淡化了意象所固定关联的意义。而更为重要的是,大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强化了其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随着话语权力的不断增强,大众对官方话语体系下“红色历史意象”判断与思考能力不断提升。这种改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传统红色经典作品中“高、大、全”的形象难以得到当代大众的认可,过度的传播这种形象,可能会造成大众对“红色历史意象”的误读,甚至是排斥。传播学相关研究理论已经证明,随着整个大众教育程度的提升,“两面理”的信息更有助于使其的态度发生改变[7]。换句话说,大众所期待的是对红色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一种更加全面与人性化的描述。因此,对政府而言,要在社会转型期中继续发挥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改变红色历史意象原有的传播模式,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三、社会转型期下红色历史意象传播模式变革

从本质上看,当下红色历史意象传播所突显出的问题,都是意象在建构中所涉及的多方彼此之间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改变未能及时相互协调的表现。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作为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管理者,政府需要在管理模式、内容监督以及媒介创新这三大领域实施变革,从而在当代重建红色历史意象的传播机制。

首先,以往的管理模式建立在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上,政府只需要管控媒介资源,就可以保证红色历史意象传播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随着整个传媒机制以及整个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传播关系的嬗变,互动已经取代了传统单向、线性的模式,成为当下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当代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管理,必然是一种实时的互动管理,是线上、线下多种媒介平台上的综合管理。凭借各种优势资源,政府可以实时采集大众对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对信息进行整合与判断,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积极、主动的引导大众对于红色历史意象的解读过程。

其次,政府应该适当放松对红色历史意象具体呈现方式的管控。作为官方话语体系的一种言说方式,红色历史意象必然要传播一定的精神内涵与主流价值观。然而,与其他言说方式不同,红色历史意象借助于红色经典作品,直面社会大众,采取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表现历史人物、事件,从而间接的反应精神内涵。其形式特征就决定了它对历史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演绎与想象。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至相当水平的消费社会及后消费社会时代,大众消费需求与理念愈加多样,作为一种立足于大众生活的传播形式,红色历史意象不可避免的要适应大众的审美趣味而变得通俗化,甚至带有一定的娱乐化特征。因此,政府可以适当放宽对红色历史意象的内容监督,允许文艺作品对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相当的文学艺术想象或加工,设置坚持相应的底线,即不能刻意隐瞒或歪曲历史实时,不能美化或遮掩公认的历史罪行等一系列具体准则来管控红色历史意象的内容呈现。

标签:      

法律求助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律师事务所咨询,如果您有法律上的疑问,需要解答;或者您有法律上的求助,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在收到您的信息之后,安排您指定的律师事务所或者当地最近的律师事务所和您联系,协助您处理法律上的问题!
*

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您的疑问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szjesu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2036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