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优选4篇)(期末论文格式排版教程)
来源:阿白律师网 时间:2024-09-17
期末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第1篇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 因此, 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期末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第2篇
开展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前,按照相应的数据标准采集空间影像数据、基础线划图与专题交通资料,经裁切、镶嵌与校准等流程完成数据的标准化预处理,并导入系统平台空间基础数据库中,按照点、线、面要素分层,细化停车场、公交站点、高速、铁路与公路等要素信息,其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分层如下:
(1)系统分库: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库、数字高程DEM与正射影像DOM数据库、数字线划DLG与遥感栅格DRG数据库,以及系统元数据库。
(2)系统逻辑分层库:以DLG数据库为例,可分为居民地、水系、道路、植被、地形等数据库分层要素信息。
(3)系统逻辑底层:包含点、线、面、注记与多媒体层等相关信息。
根据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框架,其总体设计可分为三大部分:电子地图服务模块、公共信息服务模块、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模块。
系统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导入Shape、栅格、属性表等相关空间数据与属性文件,管理客户端采用地方坐标系进行配准建设,以便于后期交通设施数据的更新与维护,针对公共信息服务模块,采用经脱密处理的电子地图和遥感数据,以确保数据空间位置安全。
关于系统的具体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电子地图服务模块。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伴随着经济统计发展,经济统计的经验累积,目前的经济统计所需要统计的数据已经非常庞大,数据统计者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如果仅适用数理知识的采集,并不会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造统计结果不准确。统计数据的数量逐渐增多,数据类别也同样增加,对此,如果仅仅是使用以往的数据统计方式,并不能准确、全面的实现数据分析并统计的工作。数据挖掘技术是目前全新的统计方式,其具备良好的数据统计方式,能够横向的对数据进行挖掘,进而更好的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经济统计数据的需求。
一、数据挖掘技术概论。
数据挖掘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的一种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复杂的数据库变得更加的简化,进而从中发现能够利用的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和整理,进而达到庞大且散乱的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数据统计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还带有数据不完整、随机性强的特点,这些都造成常规的数据统计方式和系统无法充分的分析并统计经济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将这些具备随机性强、完整性低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最终形成一套能够合理利用的统计数据形态,以便于数据使用者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应用和提取。这样能够将数据进行更准确、更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被称为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特点是能够自动的将有价值的数据发现并收集,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加工,将大量的信息处理、加工之后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实现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效果。
1.综合性应用能力较强。数据挖掘技术已经被许多的统计工作所合理应用,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经济统计。数据挖掘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挖掘能力强、具备统计能力的技术,还能够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能够有效地将数据进行开发、整理和分类,给统计数据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便利服务。
2.较强的有效性。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实践并不长,但是其在经济统计的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并且还具备稳定的工作性能,不仅仅是能够对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还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3.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宏观型的数据库。目前,我国的经济统计多数还是使用的传统的经济统计方式,收集和统计的数据信息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数据的管理时,仍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对此,就需要利用新技术来提升经济统计的有效性。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能够给数据挖掘技术提供相当合适的统计平台。对于经济统计来说,其统计的数据必须要准确无误,这就需要有大量且可靠的数据资源,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的特点便在于此,所以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宏观型的数据库。
三、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挖掘流程。
数据额挖掘的整个流程主要为在数据库中中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围绕着数据挖掘进行的预处理,进行多次重复的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整个数据发掘过程是由多个挖掘步骤所组成的,数据挖掘仅仅是整个挖掘技术的一个主要步骤。数据挖掘收集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四个。(1)定义目标阶段。根据数据统计者的要求定义数据挖掘目标。定义目标的适配度会直接影响数据挖掘的最终效果,对此,就需要具有应用领域知识的专家和数据挖掘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写作对目标进行定义。一方面需要对各种算法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最行之有效的算法之一,另一方面确定数据挖掘能够充分的满足实际工作要求。(2)数据准备阶段。数据准备阶段是数据挖掘技术中最为重要且过程最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数据挑选,数据处理和数据变化。数据挑选主要是指从数据仓库或数据库中挑选所有相关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定义为目标数据。数据处理是指对目标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挑选出挖掘出符合要求的数据。数据变换是指对挖掘出服务要求的数据进行精简,即从数据处理中挖掘出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挑选,最终挑选出完全符合数据统计要求的数据。(3)数据挖掘阶段。这一阶段是主要的数据挖掘阶段。首先是预定算法,换而言之就是采用怎样的条件挑选数据,并进行挖掘。
然后针对算法完成数据挖掘工作。在完成之后,便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模块的计算。这个阶段是相关领域专家和数据挖掘分析者最为关注的一步,也能够被称为实际上的数据挖掘。(4)评估阶段和结果显示。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显示,将有价值意义的数据显示出来,并且将挖掘出的数据进行价值评估,对于无意义的或存在重复的数据删除。如果最终挖掘出的数据无法满足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则返回到上一步,重新筛选。
四、数据挖掘在经济统计中的发展方向。
目前数据挖掘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1)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开发出各种数据挖掘系统。具备较强功能性的数据挖掘系统仍然难以处理各种数据,对此就需要针对要求制定出各式各样的数据挖掘系统,例如空间数据库挖掘和关系数据库挖掘等。(2)提升数据挖掘显示结果的确定性、可表达性和有效性。需要已经挖掘出来的数据能够充分表明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运用于实际的相关领域当中。对具备缺陷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相似的数据或者有规律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3)数据挖掘结果简化。挖掘出的数据最终使用者并非是数据挖掘的专家,所以挖掘结果一定要简化。
(4)交互式、多抽象层数据挖掘。交互式数据挖掘能够准许用户对数据进行精确挖掘,数据的焦点具备动态改变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多个抽象的层次灵活的收集数据、挖掘数据。(5)数据挖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为最终的经济统计结果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此,就需要加强数据挖掘结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以免数据造成泄漏,隐私被别人侵犯。
五、结语。
经济统计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对数据统计的分析也更显高标准化和高质量化。对此,提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统计工作的统计结果质量,让其具备可靠、真实的特点,进而给政府提供指定社会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证据,帮助工业企业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具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昌华。统计分析的新模式-数据挖掘技术[J].统计与咨询,2012,14(2):269 -270.
[2]张宗峰,姚猛,藤立臣等。数据额挖掘及英在官方统计中的应用前景[J].江苏统计,,28(10):832.
[3]郑建国。基于统计的数据挖掘技术在CRM系统中的应用统计[J].河北工业大学。2010,10(03):11-13.
[4]王福根。数据挖掘技术在建模、优化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35(10):621-629.
[5]马妮娜。数据库新的应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12,6(16):20-22.
[6]张岐山。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14,23(07):23-25.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
[摘要]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在当前政务工作任务量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效率
所谓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与任务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果之比。
行政管理效率应该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是功效与价值的统一。
行政管理效率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适应人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而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行政效率是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它既是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是衡量政府职能的尺度,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能够创造有序的内部环境,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繁荣。
那么,如何在当前政务工作任务量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管理效率呢?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作出以下探讨。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任何一个行政管理低效的政府决不是一个合格的、能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
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前提就是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方式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了行政管理的效率的提高,为了政府机关的健康良性发展,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不利于工作的观念。
首先,要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
以往有很多行政管理干部,忽视行政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想当然地认为行政管理就是简单的“人管人”,这也就是行政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毕竟摈弃这种错误观念,而要树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以规范化、步骤化、人性化的方式重视行政管理干部的培养和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脑,促进工作的实效的提升。
第二,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政府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具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于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仿效作用。
20世纪末以来,用企业管理理念改造政府服务行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内容。
第三,树立管理为中心服务的理念,树立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把行政管理的工作重点瞄准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这个中心任务上,做好一系列的辅助工作,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工作的先导,合理运用各种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切实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管理机制和改革管理体制
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以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家也为此一直在调整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
“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当前的改革中,我国行政管理的机制,正在由过去的产品经济型,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型。
表现在:管理的体制从集权向较为分权转变;管理的职能从一统到底向宏观控制转变;管理的方式从内部向外部转变;管理的方向从目标性向兼顾行为性转变;管理手段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
如此的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有利于政企分开、政事分离,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的指导性、引导性职能,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首先,要积极促成政府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政府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
在企业某些部门之间,由于权责不明确,又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工作上不是相互支持,而是互相掣肘,在部门之间利益有差别,甚至会互相顶牛、僵持,造成工作推诿扯皮、拖拉延误。
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工作质量从一个方面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目标为政治上和谐执政、经济上和谐发展、文化上和谐进步、提供公共服务和谐一致。
因此,要借鉴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创建民主形成决策程序和制度,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此外,可以建立刚性的决策责任机制――问责机制。
问责机制不强化,难免“问责”成“休假”,故必须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位,从而有利于管理层次的明晰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行政管理队伍的素养
建立一支高效、公正的行政管理队伍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一,要加强领导的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提升领导艺术。
(1)提高决策艺术。
科学化、民主化是领导行政决策的目标,领导必须统观全局,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洞悉事物的发展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结果,运筹帷幄,从而产生驱动力及提升组织绩效。
(2)提高组织艺术。
领导者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组织力量为目标而奋斗,以提升组织运作的凝聚力,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3)提高思辨艺术。
作为领导者,不仅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亦要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掌握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论知识。
(4)提高自身魅力。
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素养和优秀的政治修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迎难而上、不屈不饶的工作精神,从而带领团队开展工作。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行政的有效管理。
第二,要提高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
(1)要加强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要行政人员既要“讲政治”,也要“学知识”,在正确意识形态的领导下,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为人民办实事,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2)要建立激励、约束用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合理使用人才,把具有不同能力结构的人放在与之适应的岗位上,扬具长远其短,发挥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徐双敏.行政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邹东升.行政管理效率的理念创新与品质提升[J].求实,,(s1).
[3]理雨.论两种行政管理机制的本质区别[J].探索, 1987,(3).
[4]于秀琴.和谐社会下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J].山^v^会科,,(3).
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需报送全文。
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A4版面,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各、左右各2cm,页眉页脚取默认值,插入页码居中。
文题和正文中的数字及西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全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版面不超过5页。
二、文章结构。
俗话说“笨鸟先飞”,这句话我认为不对,如果只有苯鸟先飞的话,那么。那些聪明的鸟就不会先飞吗?
今天,我在学校操场上打篮球,本身的我对篮球这个体育运动可以是一窍不通,于是我便借了个篮球独自在前院的操场上练习,一会几个同学说“前面来了个耍猴的走去看看去,怎么样”我说“我不去,我想练习打篮球,就不和你们去了。”我刚说完,旁边的一个同学说“假正经,向来你都不热衷于篮球运动,怎么今天脑子转不过来了啊,想起来玩它。”我一听,脸一下红了,低下头,走向其他的篮球筐前练习。抬头看看他们肩并肩走出校园,我便又想起以前在我们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晚自习老师没有来,班长说自己写一写没有写的作业。说完大家便低头写起了作业,一会儿,我们班的一个同学遇到了一个难题,便走到我前面的一个学习好的同学那问这个问题是怎么解的。不一会一个学习好的同学说“大家看看啊,那是谁啊,怎么那么爱学习啊。明天太阳一定会从西边出来”全班一片轰笑。那个同学脸一红跑回自己的位上哭了起来。
对于我们班内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大家应该觉得可耻,为什么学习差的问问题就会太阳从西边出来啊,你们这些学习好的也有不会的问题啊,当你们问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在后面说你们吧。在我们大家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从古至今,有不少的名人都是什么刻苦的,例如: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26岁时解决了许多数学精干者常年未解开的数学难题,大家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聪明者,其实大家错了,他其实是十分刻苦的,为了解开这道难题他付出了很多很多。大诗人李白,年轻时就能写出“飞留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李白是个聪明人吧,他也是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才写出令世人举止观叹的诗句啊。
刻苦并不是苯,刻而是聪明的表现。既使自己的的全部方面得到了发展,也尝到了在当今的社会中不刻苦是不行的。俗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大家相信刻苦是值得的,总会有一天你会得到回报的。
关于班主任的期末论文
创新举办形式,提高家长会实效
以前一说召开家长会,无非就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台上讲,家长同志在下听,如今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学生特点很有必要创新家长会举办形式,切实提高工作实效,我和我的学生及家长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变换主持方式,让学生做家长会的真正主人。
就像我们参加会议一样,长时间听着领导讲话感觉有点厌烦一样,家长为孩子来学校参加家长会次数多了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尽量把家长会搞活,给家长们一耳目一新的感觉。前段时间,我们高一第一次家长会,我就采用由班干部主持会议的办法,整个过程全部由一位主持人指挥,各环节进展顺利。里面有一个颁奖环节,主持人有意识安排部分家长上台为优秀学生颁奖,现场气氛空前高涨,会后家长普遍反映不错。
二、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到家长会中来。
家长会,顾名思义就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方式,而且整个过程中一般是在孩子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虽然家长通过与班主任交流,了解到了孩子的在校各方面情况以及老师提出的一些建议,然而毕竟还是有点欠缺。现在的孩子不同于我们那个时代,他们有思想有主见有个性,如果还用以前的办法教育他们他们不一定好接受。私下了解到,好多家长与孩子很难沟通,有的双方一交流就谈崩了。我们举办的家长会一般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其目的在于使家长和孩子一起平等地参与进来,充分发扬民主,一切开诚布公,消除了家长与孩子之间隔阂,有利于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更有利于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另外,我们举办家长会均有学生摄影和摄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和展示。
三、创新会议形式,把家长会开成交流会学习会。
与一些家长交流中听到,孩子的家长会一般是成绩分析会、表彰会,有的甚至是批斗会(不完全合适),致使孩子进步的家长高兴而归,孩子退步的家长很没面子。专家指出,家长会不一定都是通报情况,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本次家长会要有收获,要使家长学到一些有价值的教子方法。(班主任)我们的家长会每次都安排部分家长发言,有孩子成绩优秀的,有孩子进步很快的,也有孩子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总之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让他们上台发言畅谈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与与会其他家长分享。家长同志聚在一起,共同交流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情况,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另外班主任老师还要精心准备一些资料,尤其是一些较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在会上与家长共同分享,做到这一些绝对会使家长同志“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家长会档次水平。
创新家长会举办形式,是新时期对班主任提出的崭新要求,是与时俱进搞好家校合作的有效措施,更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实际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也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
一、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
二、当前企业经济统计现状。
一是很多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经济统计工作制度,使得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精准、完整的统一报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也比较凌乱,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时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同时,一些新兴的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在这些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建立起标准的企业统计制度,相应的统计部门与人员也没有进行标准的划分和合理的配置,统计报表也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进行报送,职员也没有按照相应的统计制度去开展统计工作,进行报表的计算和统计。
二是企业经统计人员缺乏法制理念。在开展统计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都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统计中常常会为了自身利益,制造一些虚假数据,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而瞒报一些重要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数据不仅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也会给统计工作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三是相关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重视起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人员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统计经验,企业也没有对相关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造成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而在开展实际工作时,由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显着的提升,运用的统计方法也难以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统计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导致企业统计信息不断弱化,也使得企业统计工作无法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
四是企业统计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对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统计手段都没有得到及时的优化,企业也没有为统计部门配备符合工作要求的办公设备,不仅使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也导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无法取得显着的提高。
同时,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的积极作用,认为经济统计只是对一些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如数据报表的制作和填写等这种简单的统计工作,造成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常常缺乏真实和完整性,也有很多企业由于严重缺乏统计方面的人才,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使得很多企业逐渐忽略了统计部门和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三、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内容分析。
(一)统计思维理念方面的创新。
传统的统计理念早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开展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我们也必须要正视经济统计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并分析总结出问题的成因,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使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统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还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并要求统计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开展统计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统计工作情况,建立其合理的奖惩机制,从而充分调动起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多为职员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促进统计人员的全面发展,也确保统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统计内容方面的创新。
浅议旅游合同效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
旅游合同作为规范当事人在旅游活动中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结合旅游合同的现状,从旅游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方面,对旅游合同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旅游合同;权利;义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旅游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旅游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旅游内容的增加,不同旅游方式的改变,产生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旅游合同,而旅游合同在我国《合同法》中未将其作为有名合同进行调整,为了调整旅游合同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解决旅游合同产生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必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旅游合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主要针对旅游合同中旅行社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初步探讨。
一、旅游合同的特征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各国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对旅游的定义很多,但其科学含义至今仍无一公认的说法。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虽然还有其它的表述,上述概念还是为较多学者所接受。
旅游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的社会现象,具有休闲性、异地性、大众普及性、季节变动性和地理集中性等特征。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在旅游过程中,旅游经营者在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双方必须订立合同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旅游合同。
旅游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为实现旅行游览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是规范旅游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件,一般情况下,旅游合同订立时,当事人应该处于平等地位进行谈判和协商,确定合同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合同订立必须完全出于当事人自愿,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缔约,也不能在缔约时,强制对方接受某一条款。这是合同当事人双方法律地位的表现,是合同的最基本的特征。
除此之外,旅游合同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法律特征:
(一)旅游合同主体的特定性
旅游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提供旅游服务的旅行社,另一方是旅游者。
在我国,旅游业是一个特许经营的行业,从事旅游业务的单位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才能设立。
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我国能够经营旅游业务的只能是旅行社,即以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我国现行旅游行政法规规定,旅游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向旅行社核发《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持有该许可证并办理了相应的工商登记手续的企业,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旅行社。
只要符合旅行社的法律特征,才能成为旅游合同的当事人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而对于一般合同当事人,法律没有这样的规定。
(二)旅游合同的标的是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
标的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旅游合同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旅游服务展开的,旅游服务是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旅游服务是旅游合同的标的。
旅行社所经营的旅游服务,一般包括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安排旅游者食宿等有偿服务,具有综合性、有形和无形相结合以及跨地域的特征,有别于一般的服务行为。
(三)旅游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
双务合同是合同当事人互负对等给付义务的合同。
就是作为合同当事人的旅游者和旅行社互负有义务,旅行社要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者应当向旅行社支付合同约定的费用;有偿是指这种服务的提供和接受不是没有代价的,而是要旅游者支付费用的,是有偿的。
(四)旅游合同是要式合同
要式合同是指法律、法规对合同的成立、生效有特定形式要求的合同。
我国旅游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者旅游,应当与旅游者订立书面形式的旅游合同。
实践中,旅游合同多采用格式合同的形式且通常是采用国家旅游行政部门推荐的合同范本,格式合同不像普通合同那样,要经过双方充分协商确定合同条款时,即可签约。
格式合同的另一个特点是重复使用,旅行社和诸多旅游者之间的合同都是一个样本。
旅游合同的这些特点说明其具有团体性。
但这种格式合同,笔者认为会导致旅游者权益的侵犯,目前许多地方都在不断调整合同条款,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旅游合同对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旅游秩序、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处理旅游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合同的效力
旅游合同成立以后,便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即旅游合同的效力。
一般来说,合同的效力主要表现为合同依法成立以后,合同主体依据合同所能行使的权利与所应承担的义务。
因此,旅游合同的效力就表现为旅游合同生效后,旅行社与旅游者各自的权利、义务。
(一)旅行社的权利
1、收费权
旅行社在合同中的权利主要集中体现在向旅游者收取旅游费。
按惯例,旅行社有权在旅游开始前收取旅游费。
实践中旅游合同多为格式合同,旅游费的数额实际上是由旅行社一方确定的,旅游者没有选择的余地,为确保旅游者的利益,有人主张政府部门应制定限价制度。
笔者认为,旅游费应由市场调节而不应当由政府行政干预,因为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同一旅游线路往往多家旅行社在竞争,旅行社很难有暴利,特别是近几年旅行社的大量增加,旅行社已进入微利时代。
2、求偿权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未按旅游合同约定参加旅游活动的,旅行社有权向旅游者收取违约金,有权向因旅游者自身行为造成旅行社损失的旅游者提出赔偿要求;旅游者报名后要求更改行程或出发日期,旅行社有权收取由此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和业务损失费。
3、合同签订权
旅行社有权与任何旅游团体和个人签订旅游合同,约定旅游服务项目。
旅行社与旅游者双方应本着公平、自愿、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共同协商并签订旅游合同。
旅游合同一经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旅行社要按照双方签订旅游合同所约定的项目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4、行程安排权
旅行社有权按照双方签订的旅游合同安排旅游活动,确定旅游时间、旅游线路及游览方式等。
5、旅游者随团资格取消权
旅游者出现故意不守纪律,严重影响旅游团的正常活动,对不听劝从劝诫者,旅行社有权取消其随团资格,并扣除已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费。
6、紧急处理权
如发生天灾、**、交通堵塞等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旅游行程变更、提前结束、延误、滞留时,旅行社有权就当时的情况作全权处理,但需征得旅游者的同意。
7、宣传权
旅行社有进行旅游广告宣传促销和组织旅游招徕活动的权利。
旅行社可根据特许经营的业务范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旅游广告宣传和开展旅游业务促销活动,组织招徕和接待旅游者,但所有这些旅游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做虚假旅游广告,不能以任何欺诈手段骗取旅游者。
(二)旅行社的义务
1、提供合同约定服务义务
旅行社有义务按照旅游合同的约定向旅游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按照法律的规定,旅游合同对旅行社的服务项目、标准、费用应当作出明确的约定,旅行社提供的服务应当严格按照约定履行,以保证旅游者利益的实现。
2、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义务
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旅游者最为关注的事情,是旅游活动的首要问题。
旅行社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安全标准,有责任和义务在旅游活动期间保护旅游者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旅游服务项目,应当向旅游者给予充分说明、提醒、劝诫或警告,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3、亲自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合同中已承诺的旅游服务的义务,而不能委托他人履行义务
因为旅游服务属于一项专门服务,对旅行社的经营能力有专门的要求,否则无法保证旅游合同的切实履行。
同时,旅行社作为旅游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旅游者未同意其转移合同义务时,无权委托他人履行合同义务,否则会出现旅行社有偿出让合同牟利的现象,严重损害旅游者一方的利益。
4、可应准许第三人参加或顶替旅游
作为旅游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的旅行社是不能随意变更的,但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旅游者却是可变更的。
这是因为旅行社的变更对旅游合同目的的实现有重大影响,服务由何人提供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不同的,所以对作为支付了旅游费用的旅游者来说,未经其同意,旅行社的变更不对旅游者发生效力。
但旅游者的变更则基本上不会影响旅游合同目的的实现,因为由何人来接受旅行社的服务,对于旅行社并无多少影响。
从更深层次来说,接受服务是一种权利,既然是权利当然不必强求哪一个来享受,按合同法的规定,债权的让与仅需通知债务人即可;而提供服务却是一项重要的义务,当然不能随意更换。
当然,因第三人的参加或顶替而支出的额外费用应由旅游者自行承担。
5、委派合格导游的义务
导游在旅游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导游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旅游服务的质量。
根据旅游行业管理的要求,旅游团的随团人员――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的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才能从事导游和领队工作。
如果委派的导游、领队人员不符合要求,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退还相关的费用。
6、代办旅游手续,出国旅游应提供境外担保
旅行社应当为旅游者代办旅游(主要是出国旅游业务)所需的各项手续,包括申请护照、办理外国使领馆之签证以及提供境外担保等。
因旅行社违反此义务导致旅游者不能进入旅游国国境或者发生旅游者被驱逐出境、遣返等后果的,应由旅游业者承担违约责任。
7、附随义务
旅游合同中当事人除合同约定的主、从给付义务之外,还包括附随义务。
具体有:第一,照顾义务,如旅游者参加旅行时,如有疾病不适,若双方在旅游中并未约定如何处理的,应解释为旅行社有照顾旅游者身体健康的附随义务;第二,告知义务,在旅游开始之前,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告知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特殊法律规定、气候状况等。
(三)旅游者的权利义务
1、旅游者的权利
旅游者首先是一个消费者,旅游者享有一个消费者所享有的全部权利。
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下列权利:安全权、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受尊重权和监督权。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法律对旅游者可以享有的权利自然会有不同规定。但总的来说,旅游者依法主要享有以下权利:
(1)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权利。
(2)享受旅游服务的权利。
享受旅游服务是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核心内容。
旅游者有权对旅游服务进行自主选择,旅行社不得强行指定;旅游者有权获得真实信息,各旅行社所做的旅游广告要真实可信,如果以虚假情况误导旅游者或言过其实、以次充好,则构成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侵犯;旅游者有权按合理的价格接受旅游服务。
(3)医疗权。
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如果发生疾病、受伤等事件,有权享受所在地的医疗服务。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外国旅游者和本国旅游者在享受医疗服务方面,不应有任何不合理的区别,即不能存在歧视待遇,只要他能对所享受的医疗服务支付规定的费用。
(4)要求旅游经营者亲自提供服务的权利。
(5)选择旅游服务内容的权利。
旅游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主地选择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旅行社服务及在旅游过程中选购商品。
(6)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
在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旅游者有权寻求各种可行的法律救济,如依照法律或合同向社会监督部门或向政府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7)求偿权。
在国外立法中,对于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有瑕疵时,规定旅游者有权要求旅行社加以纠正或自行纠正并要求旅行社支付相关费用,旅游者并有权提出其他要求。
在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有权依据法律或合同规定向旅行社或保险公司索赔。
(8)解除权。
旅游者首先是消费者,旅游者可以于旅游开始前任何时间解除合同,但应向旅行社赔偿损失。
2、旅游者的义务
(1)交付旅游费用。
交付旅游费用是旅客的主要义务,旅游费用的种类、数额及支付日期,均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在实践中一般以缔约时预付为基本原则。
旅游费用包括旅游业者代办交通、膳宿、导游等必要费用以及旅行社应收的报酬以及合理的利润等内容。
(2)附随义务。
依照诚信原则以及旅游合同的特征,旅客还负有以下附随义务:第一,协助义务;第二,提交旅游所需之必要证件的义务;第三,守时、守法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宋才发.杨富斌.旅游法教程[M].知识产权出版社,.
[2]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3]杜军.旅游合同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05).
[4]孙森焱.旅游契约之研究[J].东吴大学法律学报,2001,(01).
[5]刘劲柳.旅游合同[M].北京:法律出版社,.
[6]宁红丽.旅游合同研究[J].民商法论丛,,(01).
[7]韩寿祥.旅游法规教程[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8]张嵩、宋会勇.试论旅游合同立法[J].法学,,(04).
《孙子兵法》六千多字,全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兵学经典,被尊奉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全书共十三篇,《始计》是全书的纲领,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兵法》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所以即使自幼喜读兵书并且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赵括因为没有充分理解孙子兵法中的“通九变之利”和“知九变之术”中“活”的思想而只会纸上谈兵,造成赵国惨败,大伤元气。而周亚夫深刻理解了“遇到强敌就回避它”,所以不攻击吴楚叛军精锐部队。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曾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围魏救赵、大败魏军。粟裕懂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在解放战争中,他根据当时情况,直言建议中央改变“渡江南下”的作战方针,其建议的正确性被尔后的战争实践所证明。
《孙子兵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抗日战争中,我国受《孙子兵法》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各种思想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抗敌人,最终胜利,例如,运用孙子的与敌我采取哪些作战方式取胜,每一战都不重复使用一种作战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敌人,不同的情况,而有不同的变化,不断的变化。这种神妙无穷的变化,就像水
一样无常形,无常势思想,我国采取以弱胜强、灵活多变、随机应变、因敌而战的战法,打击日本侵略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因地制宜、随时寻机、因敌而异,运用了“伏击战”、“袭击战”、“破击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货币战”、“粮食战”、“沟壕战”、“交通战”、“冷枪战”。“围困战”、“窑洞战”、“石头战”、“滚木战”、“阻击战”、“攻心战”、“推磨战”、“僧众战”、“扰乱战”等20余种游击战术,打得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防不胜防。孙子的战法,被孙子的后代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文化对一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的影响至深且巨,是一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一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做出了两次重大的战略抉择都深受《孙子兵法》影响,一次是倡导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一次是北上长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两次战略抉择的核心就是《孙子兵法》“因敌而制胜”、“避实而击虚”的思想。一以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既是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对《孙子兵法》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结果。有人曾问^v^是怎么带领大家这么快占领南京,赢得胜利胜利的,^v^回答::“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当有人夸奖他的军事著作写得好时,他却觉得自己的作品同《孙子兵法》相比没有什么好,^v^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的军事著作中大多内容适合于当时但不一定适于之后、适合于中国但不一定适于外国。此也是“知己”。^v^的战略战术及其揭示的战争规律与《孙子兵法》的思想是相融通的,他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素,在运用中有继承,在发展中有创新,对《孙子兵法》的古代辩证法哲学思想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更深刻、更透彻,运用手法因而更超卓,更具自觉的能动性。在^v^之后,同样有谋略、有这与《孙子兵法》相同思想的一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了祖国统一,提出并实现了“^v^”伟大创举。历代很多伟人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接受了优秀的兵法思想,结合实际,运用于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一步一步让我们泱泱大国逐渐恢复元气。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我还知道我们需要辩证认识和分析“利”与“害”,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趋利避害,不被地形所迷,不被敌利所诱,不被君命所束,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但是没有清醒头脑和长远眼光我们是很难看出来“利”与“害”的,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通过书本与实践来增强自己,让自己有长远眼光并保持清醒,善于根据当时情况正确认识“利”与“害”,随时改变自己原有的计划,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按照自己的目标灵活应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明确自己该做或不该做的事情。另外,在孙子看来,用兵作战,导致将帅固执死板的最大动因就是“诱惑”。所以,要学会拒绝,不该争的,不该要的,不该占的,坚决放弃。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大量的经验和教训都可证明,许多失误常常是由于贪图或不愿放弃一些小利而造成的。不敢于拒绝和放弃,容易被敌所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在得到“利”的时候,往往乐得昏昏然,容易忽视“害”的一面;在遇到“不利”的时候,往往愁得垂头丧气,容易忽视“利”的一面。所以,孙子强调“杂于利害”。在得“利”的时候,要知道其“害”,在遭受“害”的时候,也要看到“利”的一面,“塞翁失马”也是说的这个意思。所以我想,做一些事情之前,把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立足于最困难的局面打算,是不是对我们有好处。因为只有考虑到最有害的,才能够防止最有害的。
《孙子兵法》的真理性让它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我很有幸有了学习《孙子兵法释读》是契机,让我与《孙子兵法》中博大深奥的思想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虽然学习得并不是完全透彻,但至少有了大致了解,不再感觉《孙子兵法》是完全神秘的、遥不可及的,我想在之后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时也会想起《孙子兵法》中的经典思想,想起与《孙子兵法》有相同思想的案例,也许,我也能慢慢在生活中更能保持明智的头脑。
会计电算化期末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它不仅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是对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的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促进会计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数据处理 内部控制平衡验证 存储方式
源于传统会计的工作性质,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最初也只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工作,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它对传统会计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审计以及内部控制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会计工作向着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客观上使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有了本质上的改变。
1、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具体是对财务系统内原始数据采用编码的方式,使数据处理代码化,减少了占用的存储空间,会计工作人员只要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数据处理的速度快,精度高,解决了传统会计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的局面,方便了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的控制。此外,运用会计电算化可以采用键盘输入和语音输入记账凭证的方式,或者通过扫描仪器将数据扫描录入,还可以通过电脑自动生成固定格式、内容的'凭证将记账凭证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操作方式灵活。
2、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方便了财务内部控制。传统的手工做账中人与人的联系是主要的,因此,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联系设计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及考核标准,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便于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监管。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避免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由于储存方式采用RAM(读写寄存)的方式,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不留痕迹地修改和删除。确保会了计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准确与完整,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实有效性。
3、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提高会计核算速度。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工作效率高,使账务处理程序趋于简单化,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计系统更省时省力。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手工会计往往需要几个人几天才能完成,还很容易出现错记遗漏等问题。电算化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核算,只要输入的数据正确无误,电子计算机就可以以极高的速度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计算精度高,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核算工作的质量也高,使复杂的核算工作变得简单、而且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省时、省工、省力。
4、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平衡验证方面发生转变。平衡验证法是用来检验会计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方法,对于手工会计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试算平衡、总账与明细账平衡、单项与合计平衡、横行与竖行平衡等,会计电算化使这一方法得到简化,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完成财务数据处理流程,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就不会出现数据处理和数据之间的不平衡。
6、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更全面的为企业提供定期报告和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市场瞬息变化,激烈的竞争使产品的使用周期不断缩短,经营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传统的会计按月、季度、年编制的定期报告使企业难以准确把握和预测企业未来命运,这就彰显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分类、提炼、和保存,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和有针对性的加工整理,使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其所需的信息,更好的分析形势,准确判断,作出各种决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 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1] [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关于就业心理误区的就业指导论文
误区一:自我期望值过高。
不少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们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自然择业困难。
陕西来的陈先生到深圳多年了,他本来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一份人事文员的工作,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高中生就能胜任的位置,如果让他屈驾于此企不是“浪费人才”?于是,一个星期不到就主动拜拜了。后来几经辗转,他凭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在一家台资厂找到份做行政主管的“美差”,但由于他没有大型外资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不能顺利开展工作,试用期一到就被老板炒“鱿鱼”了。
误区二:过多的物质要求。
许多大学生过多考虑物质条件,不但要求月薪高,生活好,还讲究住房、奖金等林林总总的物质享受,如果用人单位稍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便潇洒地“移情别恋”.一位企业老总说:“企业竞争也是人才竞争,我们公司急需几个具有经济管理人才的大学生,可是他们太傲,动辄讲待遇,眼光这么高,我还敢用他们吗?”
误区三:迷恋大型企业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有到大型企业去干,才能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他们的理由咄咄逼人:大型企业具备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机遇好,福利好,工作稳定,而小企业只有那么几十或几百号人,奖金不雄厚,更谈不上什么发展前途了。其实,有些大型企业里面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而一般的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事实上近年,大企业里的大学生“大材小用”,而小企业却多“小材大用”.其实,不管在大企业里,还是在小企业里,只要有真才识学,脚踏实地,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误区四:追求热门职业。
行政、人事、财会是大学生追求的热门,可毕竟僧多粥少,人才济济,用人单位只好“百里挑一”,落选者甚众。而一些冷门职业尽管急需大批人才,但问津者寥寥无几。这样,在人才市场就出现了“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怪现象。
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误区,是在社会、个人双方合力下形成的。其实,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此时应该多一点“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豁达”,不要过分计较一时的顺逆,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现代的社会中,有很多的流行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多了好几个新的词语,什么“粉丝”啊,等等,一系列的词。
——题记
现在,人们逐渐的走向误区,有人认为,这种流行,就是时尚的另一个说法,甚至有更多的人认为,流行就是时尚,只要你“流行”,那就是很时尚。实际,并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什么叫做“流行”,什么叫做“时尚”,它们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它们的相同之处又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误以为,流行就是时尚呢?
首先,我们来看“流行”在字典里的意思:广泛传布;盛行。“时尚”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外在行为模式很快流传于社会的现象。这样一比较,我们会明显的发现,它们有着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流行是一种广泛传布的,就是人人都知道的某种事物,而时尚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风尚。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把流行当作是时尚的根本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想到流行,我们必定会想到当今的那些影视明星,什么“jay,angela,jolin……”等等之类的明星,有的人甚至狂热到为了自己的偶像而自杀的地步!当然,没有这些明星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娱乐色彩了。随着更多的歌星,那些“流行歌曲”也逐渐的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流行这个词,被人们广为运用,有些人追求时尚,苗头是好的,但是,他们却把对象给弄错了。难道说,那些所谓的“流行”就是真正“时尚”所能达到的境界?
流行只是在某一个时间段之内比较广泛传布的一种信息或某种事物。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又开始有新的事物出现,而这些在前一时间段“流行”的事物,经过人们的狂热后,人们已经对此有“腻”的态度,这些流行事物就此告一段落。而接踵而来的是更多的人们所谓的“流行”。就这样,一波一波的发展下去,成为了“流行”。
流行,说白了,内涵很“浅薄”,只是人们对于新的事物的一种好奇心。而真正的时尚,却并非如此。
时尚,是一种社会风尚,如果换一下位置,把流行当作是时尚的代名词,那么,就可以把时尚解释为:广为传布。这样能解释的通吗?再者说,时尚的内涵很“深厚”。流行和时尚的意思很接近,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单单用流行解释为时尚,那么,要“时尚”还有什么用呢?那又为什么又耗费精力去造“时尚”这个词呢?
真正的时尚是一种内涵,是一种渊博。时尚是永久性的,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淡忘,被抛弃。它有时代表一种精神,有时代表一种社会的风气,“时尚”一词,虽和“流行”同样都是两个字,但是,内涵的“深浅”却有着天壤之别。
然而在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流行”成了人们对“时尚”的另一种名称。特别是那些年纪青青的人,误以跟着“流行风”走,就是“时尚”。但是,人们是否真正的想过,人们所谓的“时尚”就能用区区“流行”二字来代替?在今天,“时尚”真正的含义已经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误区,而真正的“时尚”,有那么的简单吗?
人们是否都想过,真正的“时尚”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而真正的“流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时尚”,已经被现代的人所误会,你可以走到大街上任何一个角落,看到那些打扮“另类”的青年,在他们的眼中,这就是“时尚”!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们都应该沉思:
真正的“时尚”是所谓的“流行”吗?
面对社会,每个人都想“时尚”,我们都照一照镜子,我们真的很“时尚”吗?
题 目:论大学生商务礼仪行为规范
学生姓名: 刘林炜
学 号:
院 部: 经济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20__级(1)班
任课教师: 褚静茹
论文摘要:
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更应该要学习各种礼仪,做到知礼、守礼,发挥中华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校园活动方面的礼仪修养是校园礼仪的重要内容。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礼仪 礼仪修养
半学期的商务礼仪课已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学习中,商务礼仪课让我明白了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学习商务礼仪的真正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体现。学习礼仪,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学习商务礼仪,不仅纠正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为我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了一些借鉴。还没开始学商务礼仪时,就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在真正接触了商务礼仪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要真正做到优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人举止得体,言语文雅,就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说现今崇尚的是自然美,但两者并不冲突。恰到好处的打扮和修饰,不仅不会显得过分招摇,反而塑造了个人的良好形象,展现了个人的道德素养。
学习大学生礼仪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
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目前, 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 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通过一个学期的礼仪课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比如着装,在不同的季节、场合,就要有适合其季节、场合的不同的装扮。并不见得非得穿着漂亮、时尚才是美,这也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得体大方的衣着,同样能展现个人的美好形象。在这一系列的礼仪指导课程中,自我感觉收获最大的是行为举止。如果在平时,我们大都随意任行,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一些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在礼仪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仅一个简简单单的蹲坐姿势,就蕴含着不少学问。课堂上,当老师说到,坐不能超过椅子的三分之二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不由地欠了欠身。这时才惊觉,自己的整个身体几乎全瘫坐在椅子上了,于是不禁一阵窃笑。有些人则暗暗自喜,庆幸自己没坐多。又如,当不小心掉了东西时,捡的时候要半蹲着身子,并膝盖靠拢„„有时候,我偶尔会自我开玩笑地说:连捡个东西也表现得如此有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这还真有点古代的韵味了。不过,这也正好展现了我们“礼仪之邦”固有的大国风范。
在职场中,学好商务礼仪更显得重要。穿着得体、谈吐优雅、举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文化的种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既包括高尚的,也包括低俗的部分。
跨文化交际期末论文范文一: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如何使学生尽快地了解跨文化,使他们顺利的同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是每个外语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虽然每种文化都各成系统,但至今为止,在外语教学中关于如何学习跨文化还没有定论。
教师们通常遇到什么文化现象就浅尝辄止地说明一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话题不定,随意性很强,缺乏系统性。
这也是困扰大多数外语教师的问题。
细川认为“在教授日本事情的时候,教师对所教知识在大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比如这部分对学习者来说将来会起到多大作用,为了扩大所起的作用,接下来要讲哪部分必须要想好”[3]20。
如果不这样的话,也许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也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也许什么都学不到。
那么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到底需讲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讲授,这就涉及到教学大纲的问题了。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参考外语专业的社会、事情、概况等课本及相关的大纲,明确对待跨文化的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性的文化讲授成为可能。
2.适度性原则
课堂中所导入的文化知识必须要适时适度,本着紧密为传授语言知识服务的原则,不可喧宾夺主。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导入的文化必须要与外语知识学习或交际能力培养相关联。
如果理解成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哲学等,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这样大量的导入,不但超出了大纲的范围,而且也与教学目的和目标背道而驰。
文化的导入目的应该是外语学习的补充,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掌握。
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随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是不适合的。
还应合理地把握时间的分配,注意既不能影响教学的进度,又能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
3.主流性原则
文化的种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既包括高尚的,也包括低俗的部分。
应该导入的内容也五花八门。
既包括政治、经济等,也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礼仪等等。
通常会有很多人认为“讲什么都行”,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什么都行”中选择出“什么(即所教授内容)”[4]95。
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尽可能的选取那些能为课堂知识服务的主流文化。
二、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手段
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在教室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分利用文字资料
包括课本、杂志、参考书等书籍的阅读。
阅读书籍是学生系统学习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利于人们对该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因为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积蓄。
论文范文3500如何写,以下的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可以作为参考哦。
特殊教育师资发展途径分析【1】
摘要:在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步入正规化的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文章分析了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的现状,并以我国现有的特殊师范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为基础,提出了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模式;特殊教育;校本培训
基于国家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视,我国特殊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在此大环境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已基本确立,并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是全新的培训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深入分析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有助于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创新发展。
一、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的现状
特殊教育师资有其特殊性。
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具备普通学生的发展规律,但又与普通学生不同。
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观察,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使教育过程具有针对性。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不但需要具备科学文化、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也要掌握更多特殊教育理论,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能够在特殊学校及特殊班级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为特殊学生普及知识,带来快乐,让特殊学生也像普通学生一样受到应有的教育,享受学校的美好时光。
我国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每周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诸如手工班教师,蒙台梭利教师,启智博士教师,以及优秀班主任在业务培训中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引导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二、我国特殊师范教师教育培养的模式
我国现有的特殊师范教师教育培养的模式有两种,分别是大专类的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和四年制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
其中,三年制大专特殊师范教育模式的生源以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学生入学后所学专业分类比较明细,按照教育对象的障碍类别分类,术业有专攻,专业对口,教育对象相对单一。
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在三年内学习到比较专业的教育知识,有利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可以为国家、社会培养较多的专业类优秀特殊教师。
但是,三年制教育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学生在有限的三年时间内既要掌握一般师范类教师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又要掌握特殊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的实践较为困难。
四年制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其生源素质优于三年制大专特殊师范教育模式。
该教育模式一般是在我国综合性大学中以更为系统、更为专业的方式为我国培养高等学历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是全世界众多国家普遍采用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之一。
我国现阶段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主流力量是四年制高等院校,四年制大学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
三、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的途径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在本校进行业务学习,其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安排。
校本培训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专业能力。
另外,校本培训也可以在学校所在城市内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教师培训。
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优秀教师讲授典型的事例,分享有趣的书籍和自身的教育经验,与众多教师一起交流学习,使特殊教育的教师能够倾听心灵的声音,停下脚步,发现更好的自己。
(二)在职进修
特殊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能使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或更多教育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在职进修可以由学校组织,也可以教师个人参与。
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运用到的知识技能需要在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学习,而在职进修就是教师提升自身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就需要有一个先进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
由于目前经济环境的不断转变以及技术的迅速更新,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已经是迫在眉睫。
因此,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对成本管理会计创新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广大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创新、研究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而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的综合。
成本管理会计是通过计算和提供成本信息进行会计策略,其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产品生产与营销模式。
所以,从成本管理会计的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的平稳发展。
一、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也要有所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而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的创新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市场观念。
成本管理会计有着调整企业战略和制约企业经营的职能,就应该关注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以便帮助企业制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策略。
二是动态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计算机使用的普及,信息的传递已经变得更加快速准确。
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决策,以便获取市场的竞争力。
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制定策略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抱有动态的管理观念,才能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企业成本管理正确的分析。
三是确立企业长期发展的观念。
成本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利益至上为基本观念的,但是企业利益的获取不能从短期来计较,而是要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不仅要为企业短期的效益服务,还要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所以,为了保证企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要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观念进行创新[1]。
二、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
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需要从技术、信息、企业形象和人力资源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成本管理会计应当重视成本管理中的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成本管理会计应当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对技术成本进行管理。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成本管理会计应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做好信息系统的成本管理和分析,使得企业有更多的信息资源,用以制定企业战略。
再者,现代的企业营销情况总是受到企业形象好坏的影响,人们对企业形象的印象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产品的选择。
所以,成本管理会计要对企业行为在社会的影响作出分析,在企业的形象树立上做出成本管理分析,以便维护企业的形象。
最后,企业的管理仍然离不开人,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的分析和管理也应该加入到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中。
成本管理会计加深对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管理上更好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成本管理会计在管理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2]。
三、成本管理会计策略的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管理会计在管理策略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
一方面,市场的竞争越发激励,就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
所以,成本管理会计应该增加风险制约策略,对企业的成本风险作出基本的分析和管理。
风险制约策略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其具体措施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承担共同的风险,来降低风险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市场比较开放,所以出现了百家共鸣的现象。
企业已经不能靠产品高价出售来获利,只能靠降低产品的成本来保证企业的基本利益。
所以,此时成本管理会计应该采用转移成本管理重心的策略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
产品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品开发和采用新材料等策略来降低,这就要求成本管理会计将技术成本合理的管理起来,将成本管理重心转移到降低产品成本上。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要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管理策略进行创新[3]。
四、成本管理会计组织架构的创新
现代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在成本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无论是成本管理的观念、内容还是策略,都发生了转变。
然而传统的成本会计组织架构面对这些创新,已经不具有足够的协调和分析能力。
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组织架构也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进行创新。
一方面,要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公司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部门,使得经济和管理信息能够更好的融合。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成本管理会计各方面的创新进行指导,使得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更加规范化。
所以,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形势,成本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也要进行创新。
总而言之,通过研究成本管理会计观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策略的创新以及组织构架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当前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
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能帮助企业顺应市场发展与需求,生产和销售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所以,对成本管理会计创新的研究,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志学.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探讨[J].商,
[2]李建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政监督,
[3]黄媛媛.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研究初探[J].大众成本,
西方哲学家论死亡
从“人类死亡判定标准的演变”中不难看出,死亡问题不仅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话题,而且也是一个同身心关系或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紧密相关的问题,因而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同哲学和宗教学的基本问题紧密相关的问题。
因为事情诚如^v^所说,不是别的,正是身心关系,或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亦即何者第一性及其同一性的问题,构成了哲学或宗教学的基本问题。
⑴因此,为了对脑死亡问题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或理解,对死亡现象作一番哲学或宗教学的考察是必要的。
具体地说,我们将依次扼要地对死亡现象作哲学的、宗教学的和文化(丧葬文化和祭祀文化)学的考察。
而这就在事实上关涉到了人类精神的三种主要形式,即哲学、宗教和文化。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哲学、宗教和艺术虽然都能够表达终极生存,表达绝对精神或普遍精神,但表达的方式却有高低之别。
这是因为既然“普遍精神的定在的要素,在艺术中是直观和形象,在宗教中是感情和表象,在哲学中是纯自由思想”,⑵则艺术形式就势必低于宗教形式,宗教形式也就势必低于哲学形式。
这样,虽说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问题,人类对死亡的宗教学思考和文化学的思考是在先的,然而,既然在一定意义上,对死亡的哲学思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精神形式,
那么按照马克思所谓“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说法,⑶在叙述中,我们就将打破哲学、宗教和艺术的历史顺序,并将这一顺序颠倒起来,
首先对死亡现象作哲学的考察,继之对它作宗教学的考察,最后对它作文化学的考察。
死亡问题并不只是现代社会向人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只是文明社会向人们提出的问题,而是一个差不多和人类同龄的非常古老的文化问题。
“人类从几百万年前诞生之日起,至少从直立人开始向智人过渡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起,就开始面对同类的死亡思考起死亡问题来了。
”⑷从欧洲莫斯特文化遗址中的墓地到高耸入云的埃及的金字塔,⑸从中国山顶洞人尸骨周围的赤铁矿粉末到澳大利亚“梦戈三号墓”中的红赭石,⑹从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阔谈阴间的阿基琉斯和奥德修斯到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中痛哭故去挚友的吉尔伽美什,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的见证。
然而,这些尚不是对死亡现象的哲学思考。
因为在这里,对死亡现象的这些史前时期的思考还只是以“直观和形象”、“感情和表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还未曾以“普遍概念”或“自由思想”的形式表达出来。
而为要完成这样一种认识上的飞跃,是需要诸如“人的个体化”、“精神自律信念的破除”、“时间观念的更新”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等一系列条件的。
⑴换言之,人类对死亡现象的哲学思考或死亡哲学,是伴随着哲学的出现而出现的。
死亡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对死亡现象的哲学思考,它虽然也以人的死亡为研究对象,虽然也十分关注与人的死亡有着紧密联系的种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但却旨在凭借哲学概念或哲学范畴对这些事实或现象进行总体的、全方位的形而上学的考察,换言之,它是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关于死亡的“形而上学”,或曰“死而上学”。
因此,在死亡哲学里,我们谈论的是死亡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亦即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与可避免性)、死亡的终极性与非 终极性(亦即灵魂的可毁灭性与不可毁灭性)、
人生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亦即死而不亡或死而不朽)、死亡和永生的个体性与群体性、死亡的必然性与人的自由(如“向死而在”与“向死的自由”)、生死的排拒与融会诸如此类有关死亡的形而上的问题。
而且,也正因为它同研究死亡的各门精确科学或具体科学有这样一层区别,它才获得了一种独有的超越地位,既有别于宗教神学和文学艺术,又对一切有关死亡的形而下的研究有一种普遍的统摄作用和不可抗拒的指导力量。
⑵然而,“死亡哲学”虽然只有一个,但人类对死亡现象的哲学思考的表现形态却是多种多样的。
鉴此,为了展现人类对死亡现象进行哲学思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我们将分别讨论西方死亡哲学和中国死亡哲学。
一 死亡的本体论与世界观意义:“哲学即死亡的排练”
死亡的本体论和世界观意义含摄两个层面:其中一个层面是说,我们应当用哲学概念或哲学范畴来对死亡现象作形而上学的考察,另一个层面是说,我们只有通过体悟死亡现象,方可达到对终极实存或哲学本体的认识。
因此,如果我们从第一个层面看问题,我们不妨把死亡哲学称作一门应用哲学或关于死亡的哲学。
但是,如果我们从第二个层面看问题,我们就似乎应当把死亡哲学理解为一门哲学发生学。
如是,则死亡哲学就不仅属于哲学,而且它事实上是一门元哲学。
因此,这后一个层面在死亡的本体论和世界观的意义中将占有更为突出的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阐述死亡哲学、在讨论死亡的本体论和世界观意义时,将首先讨论这一个层面,尔后再讨论另一个层面。
在西方哲学家中,第一个明确地从哲学发生学的角度阐述死亡的本体论和世界观意义的,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
因为正是柏拉图第一个明确地把死亡或死亡意识同哲学的生活道路和思维方式、同哲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和基本途径联系起来予以考察,提出并论证了“哲学是死亡的排练”这一流传千古的哲学名言。
我们知道,柏拉图原来对哲学并无兴趣,他梦寐以求的是要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大诗人。
只是由于后来同苏格拉底的“邂逅”相遇,为苏氏生为哲学事业而生、死为哲学事业而死的伟大精神所鼓舞,才一该初衷,焚掉全部诗稿,依然踏上献身哲学事业的坎坷道路,并为此不懈地奋斗了半个世纪。
因此,在柏拉图看来,哲学首先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它要求哲学家放弃普通的世俗要求,有一种超然有生有灭的个体事物、超然个人生死的思想境界,有一种自觉的死亡意识。
哲学家的生活无他,就是从事哲学研究,而所谓哲学研究,就是不断趋向这样一种思想境界、逐步树立自觉的死亡意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排练演习,为死亡,亦即为达到一种没有身体框架局限的存在作准备。
柏拉图所谓“哲学乃死亡的排练”,即是谓此。
需要指出的是:当人们谈到柏拉图的这个哲学典故时,常常把它说成是“哲学乃死亡的默思”,这是不贴切的。
因为当柏拉图这样说的时候,他所用的希腊词是“Мελετη”,而“Мελετη”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并不是“默思”(“meditation”),而是“排练演习”(“rehearsal”)。
从而,柏拉图的这个典故所要强调的在于:哲学主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
正因为如此,柏拉图把有无自觉的死亡意识看作是鉴别真假哲学家的试金石。
在他看来,那些缺乏自觉的死亡意识、对死亡问题看不破和透不过的人,即使看起来十分博学,却充其量是一个卖弄学问的“智者”,终究算不上一个“真哲学家”的。
只有那些不懈地追求死亡和走向死亡、不懈地“专心致志于从事死亡”的人,才配得上“真哲学家”的称号。
(参阅柏拉图:《斐多篇》67E。
哲学是“死亡的排练”,其间不仅有道德伦理(“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真”的问题。
什么是哲学?在一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哲学叫作关于“善”的'知识,而在另一种意义上,我们又可以把哲学叫做关于“真”的知识。
论文标准格式
论文标准格式
一、总论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浅议企业安全管理【1】
摘要: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浅议企业安全管理。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
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GDP的2%左右,损失巨大,令人痛心。
事实证明,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1 推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
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
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
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科学乃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
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和科学知识造成的。
面对先进的技术装备,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别说很好地驾驭它、使用它,完好的装备也可能遭到破坏。
每一名职工如果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装置也能掌握。
有的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运用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因此,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极其必要的。
2 安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背后有许多血的教训,它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它是尊重科学的。
遵守它,会得到安全的回报;违背它,会遭到事故的惩罚。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企业铁的纪律,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保证。
实现“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踏着时光车轮,我已走到19岁的年轮边界。
在机遇与挑战粉墨登场的未来社会里,我究竟该扮演如何一个角色呢?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
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
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 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 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未来,一直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由此,想起自己走过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有些惭愧。
我对自己以往在学业、班级、社团活动中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我发现我自己惰性较大,平日里总有些倦怠、懒散,学习、做事精力不够集中,效力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
倘若不改正,这很可能会导致我最终庸碌无为。
不过还好,我还有改进的机会。
否则,岂不遗憾终生?
俗话说,欲行千里,先立其志。
一份好的人生规划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在理性的思考中总结分析过去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考虑自己的未来,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事业和生活,尽早开始培养自己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下我就自己的情况分三个阶段描述自己的人生规划。
第一阶段 大学发展阶段
大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需要充分把握大学短暂的四年时间,掌握必须的动科专业知识和培养相应的素质和技能。
经过大一上半学期,我开始慢慢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且慢慢熟悉和掌握大学的基本学习生活技能,使自己更早适应大学生活。
除此之外,要注意确立远期发展目标,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模式、知识结构、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制订并不断完善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为四年后的新一轮挑战增加可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在大一阶段,转变自己高中被动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主动,积极融入大学的学习氛围,脚踏实地学好英语、高数、C语言等基础学科,特别是注重英语的学习。
商法期末论文
商法期末论文
摘要:激烈的就业竞争、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要求注重人才的培养,这也成为各大高校的目标,而法学教育更为注重实践性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法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成为各高校和教学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以人才培养为背景,阐释案例教学的内涵,分析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提出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并配以其他辅助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商法教学;运用
受整个社会环境影响,各大高校越来越关注高校人才的培养。尽管教学一线教师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教学水平,但在法学领域,受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和方法影响,学生中低头族、神游族、瞌睡族越来越多,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将枯燥无味的法学教学顺利进行下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法学的积极性并提高法学教学质量,满足当今法学教育中要求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教学一线教师热切关注的问题。笔者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认为,在商法中实施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普及到法学的其他学科。
一、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
案例教学尽管最早不是法学领域实施的,但是它的理论精髓和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看教材,相互研究、讨论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人才的培养。而现代法学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更是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因而不难看出,法学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以典型案例为导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学理论,探讨法学知识,进而能够分析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从而能够满足实践性综合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不等同于简单的举例子。所谓举例说明,即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教师在讲课中的抽象理论无法明确告知时,以简单明了的例子进行说明,方便学生理解,以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例子可以围绕内容随便举,能够足以说明某个问题就可以,不用提前刻意花大量时间准备。但是案例教学则不同,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能够涵盖相关内容,比如商法中保险法的保险利益原则,选择案例时应该把保险利益原则的概念、内涵、构成要件等串起来,通过案例让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理解并能掌握,同时还可以以此理论展开逻辑分析,而不是仅仅说明某一问题。
二、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商法教学目的一致性使其成为必然
现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商法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综合学科,不仅重在教授商法的基本理论,更注重各门具体学科的实践应用,在注重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本质上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用案例贯穿教学的始终,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会解决问题,便于满足商法教学的目的,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商法作为一般的法学理论,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而分论中又包含有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证券法以及海商法等内容,而且每一个具体的小部门法中又包含总论和具体两部分,但是基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把知识都介绍一遍,只能通过取舍突出重点进行教学。但是,如何把庞大的知识内容在现有的课时中让学生感兴趣地接受为教学教师提出了挑战。而案例教学则可以以案例为引通过合理设计,并贯穿于具体知识中,通过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接受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因而,人才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在商法中的运用是商法教学本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使然。
(二)人才培养中的学生“功利性”价值观让其不可或缺
高校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生也会注重这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为增加实力大部分法学学生把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提高就业门槛和途径及具有法学实践能力的证明。因而多数学生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确立了利用大三考司法考试的机会通过全国司法资格证考试的目标。其认为只要考过司法考试,以后考公务员进入司法机关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在这种“功利性”价值观的影响下,特别是进入大三以后,在上专业课时,如果教师讲的知识他们认为和司法考试无关便压根不听,或者根本没有兴趣听,宁愿玩手机或者看司法考试教材。这种错误学习价值观使一般的法学教学流于形式,大多数在最后一周期末考试前只要复习背诵下考试过关就可以了。其实从这几年司法考试的命题趋势不难看出,以后越来越倾向于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设置司法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作为法学专业知识考核的一种资格,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践的基本能力和法学理论功底。而学生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根本不能适用法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尤其是商法等课程一般安排在司法考试的前一学期。上课时,因这种“功利性”的学习让一线教学教师不得不改变教育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而案例教学恰恰能够弥补一般传统讲授理论知识的不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相对于其他模拟法庭、法律旁听等实践课程,更利于节约成本,更能增加学生学的兴趣,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
(三)“双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成为必要
目前,大多数二本院校响应国家政策,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双向”教模式,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应对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法学专业教育更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必不可少的,因而如何在学校期间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践,进而指导实践成为法学教师们的重心,若只单独依靠学生毕业实习或者课下模拟法庭以及法律旁听等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双向型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而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密切,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案例教学模式则成为不二的选择。因而实现学校成功转型中的双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案例教学法的存在。商法作为核心课程中重要之一,案例教学必不可少。
三、人才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在商法中的具体运用
(一)转换教师的教学角色
要实现“双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转换教师的教学角色,让教师直接从站讲台教授教学知识的严师转换为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教学中的引导者。特别是商法教学中,面对复杂多方面的法学知识,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涵盖大部分知识,又能引发学生置身于场景中,不知不觉达到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教师关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准备时多下功夫,不能仅仅以例子来取代,否则学生即使有兴趣听课,也只限于例子而已,达不到理论寓于实践的目的,也同样取不到法学教学的基本标准。当然选择相应的案例时,也要选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既能体现一定的理论功底,也要学生听起来有兴趣,否则同样达不到教授商法教学的目标。
(二)正确导向学生“价值观”
期末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第3篇
1、基本状态
(1)、知晓自己答辩的时间、位置,准时参加答辩。
(2)、熟读自己的论文,熟悉与自己的论文相关的内容。
(3)、衣着朴素大方,仪表端庄沉稳。
(4)、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清晰。
(5)、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自己能较好地完成答辩充满自信。
2、陈述
(1)、注意把握好陈述的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时间:5-8分钟。
( 2)、陈述时切忌照着论文或笔记读,最好能够打好底稿,脱稿流利表达。
(3)、陈述的主要内容:
个人基本情况(姓名、专业、班级等);选题背景、意义等;论文撰写的简要过程;
论文的基本结构、主要观点;论文分析的最重要的问题、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得到的基本结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3、记录问题和准备问题
(1)、答辩组教师一般提2-3个问题。老师提问时,答辩的同学应及时记录问题题目;
(2)、提问完毕,答辩的同学到教室外准备问题答案。
4、答问
(1)、轮到自己答问时,进入答辩教室回答问题;
(2)、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内容据实回答;
(3)、答问要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拖泥带水;
(4)、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如能反应敏捷,临场发挥作答,则最好。实在无话可说时,别耽误时间,向老师说一声抱歉。答问时不要慌乱,也不要强词夺理,更不要顶撞。
摘要: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实验课在整门课程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检验相关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出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成为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医学检验专业。而如何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实用型检验技术人员,则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本文对多年实验带教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旨在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临床带教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本科医学检验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其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1],它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但资源配置明显不均。这就决定了学生实习及毕业后可能面对两种工作环境:一种是仪器、设备均较好,资源配置较优的大中型医院;另一种是仪器、设备相对比较滞后的基层医院。为了培养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工作的实用型检验技术人员[2],我们对多年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带教工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
1仪器、设备现代化,实验教学仍需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由自动检测取代了手动检测。为确保检验质量,我们让学生从手工操作开始,然后过渡到半自动化及全自动化操作,逐渐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将检验分析前误差降到最低[3]。
(1)学生进入实验室上第一次实验课时,要全面、详细讲解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如微量加样器、刻度吸管、移液器、分析天平、水浴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使用及注意事项。为确保学生安全规范操作,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带教教师一一示范操作,学生反复练习操作,对不正规的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每次实验课用到仪器、设备时进一步强化操作训练,确保每位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对基本操作能够熟练与准确掌握。
(2)常规操作的培养:如常用试剂正确量取及配制,常规血液抽取、血清及血浆的正确分离与保存以及注意事项等。
(3)手动操作与半自动化分析相结合:在整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检测项目均实行分组练习,手动和机器操作同步进行。如我系学生的第二次生化检验实验项目———线性范围检测。在血清标本正确收集、处理后,将各实验组的4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同步进行手动和半自动化机器操作,实验结果出来后各实验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人、不同组之间的误差,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认识到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4)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相结合:整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项目基本采用手动操作与半自动化操作相结合方式,在学期末,当学生充分掌握上述两项基本操作后,介绍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及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异同之处,并详细讲解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标本处理、参数设置、仪器准备、仪器校准、质量控制、仪器操作、结果审核以及检验后标本储存和处理[4]。待学生对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有了大致了解和认识后,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附属医院检验科,见习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整个操作过程。
2多种检测方法并用,掌握更多知识
许多生物化学检测项目有多种检测方法,且原理各不相同,准确度也有差异,因此带教时,我们往往选择多种检测方法,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如在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时,分别选择了手动终点法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检测法两种方法,让学生同步检测。实验操作前,先让学生对理论课上所讲解的终点法及连续法检测酶活性的原理与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回顾,然后自行手动及上机操作,结果出来后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具体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当学生完全掌握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检测的终点法与连续检测法后,遇到其他酶活性检测时,学生便能熟练运用这两种检测方法,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内容摘要:任何社会都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维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性来自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实现我国社会健康转型的需要。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核心价值观体系二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中国^十六届六中会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指出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和委员对此纷纷发表真知灼见,理论界也正在开展学习和讨论。本文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考几个相关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何成为迫切任务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活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每个人的活动都由一定的价值追求驱使,每个社会结构都需要一定的价值秩序维持。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会对某些价值作出自己的选择、体验和判断,即分辨什么是有意义的东西,值得追求;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东西,需要反对,从而做到分清是非、好坏、善恶、美丑。所谓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和价值秩序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包括价值信仰、价值标准和价值实践等。它贯穿于人们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生存方式、行为方式之中,起着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对个体来说,价值观是安身立命和自我认同的根本内容;对社会来说,价值观是协调不同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认同的根本内容。正确的价值观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正如米希尔?兰德曼指出:“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所想像的有更加广阔的和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支配动物行为的本能,是动物物种的自然特性”,“人的行为则是靠人自己曾获得的文化来支配的”。[1]这种文化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着个体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尤其是在当代社会更是如此。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任何社会都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的导向,建立起具有广泛认同性的价值标准,否则,社会就会出现互相掣肘、离心离德的混乱情况,甚至会导致社会解体。例如,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形成了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价值观,认为“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在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价值体系。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则形成了以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建立了一整套“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价值体系,并有宗教价值观与其相互补充。
当下,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时期,核心价值观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其一,这种必要性来自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全球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创造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诸如精神家园丧失、生态环境恶化、战争和恐怖的威胁、工具理性膨胀、不同文化冲突等等,集中造成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破坏或迷失。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经济和政治努力当然十分重要,但是仅此是不够的。诚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所说,“其中最深奥、最棘手的难题,是如何在个人动机和民族道德意图中表现出社会的合法性”,只有重视伦理和价值观的重建,人类才能“重新获得一种聚合力,一种有维系力、有经验的聚合力,而不是徒具形式的聚合力”。[2]其二,这种必要性来自于对社会健康转型的思考。我国发展正进入最关键的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使得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趋于功利化、世俗化和多元化,在带来活力的同时,又诱发出对核心价值和公共道德“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怀疑,造成一定程度上共识、秩序和意义的缺失,产生出诸如拜金、享乐、利已、冷漠、虚无等消极现象。1986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坎布南就提出,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要警惕“未启蒙的利已主义”,要有相应的道德关怀。从历史上看,“道德败落在任何时候都是可悲的。我指的是使社会之为社会的那些道德共识,他们构成了一个社会制度的基础。同样,一个新的社会要想站得住,也必须找到自己的道德基础”[3]。
^强调指出,中国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只讲现代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又强调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点明了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完成这一艰难的历史课题,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社会转型时期,在价值观上表现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无论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或者是与资本主义相适应的西方社会价值观,仰或是与长期计划经济相结合的原有社会主义价值观,都不能原封不动地引导中国社会的健康转型。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产生的价值观嬗变,既给各种价值观提出严峻的挑战,更为新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和历史机遇。这就突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性。这种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善于吸纳和借鉴中国传统社会和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对此我们需要历史的自觉,倾心抓好这一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从历史上看,任何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和学说,只有通过价值观这一棱镜,方能转化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社会的行为,否则就会失去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冯契先生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这样两句话。他特别强调“化理论为德性”的重要性,指出理论不仅仅是武器、工具,而且本身具有内在价值,只有通过化为自己的德性,才能具体化为有血有肉的人格,才能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发生影响。[4]为此,中国古代就很重视“内圣外王之道”,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们都对自己的学说真诚地、锲而不舍地身体力行。这在西方国家同样如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有关人生的意义、人的使命和美德当作是主要的哲学问题。他追求思想方式和道德行为的一致。当受到雅典当局的审判时,他宁肯饮毒而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原则。马克思称他是“哲学的化身”。康德也十分重视哲学的价值功能。他把实践理性放在首位,旨在论证最崇高的道德价值,为人的理性指明人生之目的。马克思总结指出,道德的最重要特性,是以“实践精神”来把握世界。[5]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更具有明显的价值和伦理功能。马克思中学毕业写《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就表现了为人类服务的价值观。他指出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不要“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而“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的地方去,应当选择“为大多数带来幸福的职业”。他坚信“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6]大学期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又极力推崇普罗米修斯,称颂他是自由的殉道者,决心用“普罗米修斯精神”盗天火(真理)给人类。为此,马克思和^视富贵荣华如浮云,把艰难困苦当草芥,毕生都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献身人类解放事业。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功能,这更是^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少年^在探讨如何改造中国问题时,就认识到欲强国需改造民之心的道理,并且很注意砥砺品格。在这方面给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师杨昌济。杨昌济讲授伦理学,虽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努力鼓励学生做一个秉公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当^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更加重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价值功能。他写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7]。这种核心价值观指导着中国^人的全部活动,出现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一定意义可以说,中国^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发挥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功能的过程,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爱戴,成功地改造了中国社会。
历史说明,任何时代一种思想或理论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决定于两个前提:一是这种理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二是这种理论转化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其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有一批人不仅致力于宣传和提倡这种理论,而且要将这种理论化为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真信、真做,不停留于说教和灌输,而是身体力行加以实践,心口一致,言行统一,以“实践精神”引导社会前进和人格培养。
在现代社会,政党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任何政党的形成都是基于某种共同的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它是政党的理论基础、阶级性质、政治目标和历史使命的集中体现,是政党自身认同的灵魂所系。履行这种核心价值观,政党才有凝聚力、吸引力、生命力,才能引导国家、民族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核心价值观瓦解,口头上讲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行动中却不愿意去加以实践,形成背离人民的庞大的“特权阶层”。苏联解体前夕,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的竟多达85%。^深刻总结教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8]我们应当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执政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
在历史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别需要将其内化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人的坚定信仰和人格品质。执政党是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是这种价值体系最重要的载体和示范者。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这层意思上可以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是全社会的事情,但是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应当肯定,从总体上说,中国^的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言与行相统一的,否则,就无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某些党员和干部身上确实存在着言行不一致的恶劣作风,滋长了种种“缺德”现象。这是因为处于历史大转折时期,利益关系变动,各方面体制和法制建设一时不可能到位,这就会产生种种复杂的现象,种种空隙,并且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执政党内,影响一部分党员和干部的价值观,私欲恶性膨胀,以权谋私,甚至结成“权钱腐败联盟”,在社会上产生很不好的作用。这种情况不改变,必然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最近强调,要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是极具现实针对性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包括4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那么,有没有一种融于其中的核心价值呢?应当有,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中枢地位。这是因为在思想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形态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为根本,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价值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虽然有方方面面的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应当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展开。
这在经典著作中都有一系列的论述。例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对历史发展作出考察后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惟一的“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宣言》将未来社会形态称之为“自由人的联合体”。《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角度,提出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过程,就是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党人朱?卡内帕请求^为《新世纪》周刊找一段题词,用简短字句来表达未来社会主义,以区别于诗人但丁曾说“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苦难”的旧纪元。^的答复如下,“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您所要求的题词”,“但是,除了从《^宣言》中摘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这表明在^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所在。
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是共产主义这样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但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本质在人民当家作主;^区别于其它政党,本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规定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是:一切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以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中国^“以人为本”执政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依靠他们进行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政治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价值观,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具有先进性,又能够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和拥护,有利于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实践“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时,要注意防止将其误读和简单等同于以“经济人”为本。前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其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后者是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其主体是求得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自私人。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有两本代表性著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在书中分别提出了“经济人”和“道德人”这对范畴。“经济人”的基本属性是利已,以个人为本位,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道德人”的基本属性则是利他,具有“同情共感”的德性。斯密一生都在探讨财富与德性的关系,虽然用心良苦――据说《国富论》出版后只修订了两次,而《道德情操论》却修订了五次,直到斯密去世前还抱病进行修改和充实;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两种假设难以统一,事实上是“经济人”的价值压倒了“道德人”的价值。马克思在批判西方抽象人性论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性具有历史性,“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11]。自私自利和贪婪并不是人的先验不变本性,而是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对人的发展打下的深刻烙印。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就认为,“把所有人都自私看成是现实的可能是一个错误”,“把所有人都自私看成是理性的要求则非常愚蠢”。[12]
马克思主张用“自由人的联合体”取代资本主义,用人的全面发展克服人的畸形发展。我们今天面临着驾驭资本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并且结合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决不把平均主义当作核心价值,充分肯定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努力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指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13]总之,肯定并维护个人合法利益,但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体现社会角色多元性,但要防止无政府主义;重视生产的经济效益,但绝对不能忽视社会公平和正义;充分发挥竞争的作用,但不能实践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致力于努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不能将人片面地变为经济动物。“以人为本”不是以自利的“经济人”为本,而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不是只以人的金钱追求和物质享受为本,而是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不是以原子态的个人为本,而是以生活于社会集体中的现实人为本。十月革命后,列宁曾经提出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原则,来代替存在于旧社会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道德原则。这是很有道理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科学发展观是何关系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和那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发展观是统一的。发展观培育价值观,价值观体现发展观。如果二者之间出现不一致、相背离的情况,社会就会产生不稳定,就要求变革。事实说明,任何发展观都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
始自工业革命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发展的理解主要是经济增长,是追求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这种发展观在历史上发挥过的积极作用,确实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发展滞后、各种“现代病”滋生蔓延,对此人们纷纷进行反思。马尔库塞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成为经济活动的物的奴隶。”[14]胡塞尔也指出,由于过份迷恋现代化的经济效果,却“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结果使人成为物的牺牲品,“苦苦挣扎于虚幻的繁荣和苦涩的失望之中”[15]。这样,要求突破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渐成时代的强音。佩鲁指出:“经济发展的外在指标以及这种发展对获取财富和积累资本所表现出来的可鄙的迷恋,同人们及其共同体制定的生活规划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根据经验,这种紧张关系被视为各种已知社会中一切非人道东西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动力。”因此他大声疾呼:“此路不通,因为不论社会还是人,都不是物。”[16]
归根到底,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发展观已经面临“价值迷失”,需要建构新的发展观,重建新的价值观。虽然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但是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共同之追求。联合国1986年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全面进程,其目的是在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发展及其带来的利益的公平分配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的福利。”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首脑大会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认定:“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应当努力克服全球存在着的五种“不带来好运”的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为社会共享,两极分化加剧;没有发言权的经济增长,民主政治没有推进;没有文化根基的经济增长,本民族文化和传统消失;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时代背景就是立足中国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实践基础就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注重的根基来自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首先是中国^执政的价值观,体现出发展的目的和衡量尺度,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发展。第一,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扬弃“物本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克服以GDP为标准的政绩观,更加重视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明确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目的,切实做到^强调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17]第二,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反对“以权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干部来说,意味着正确的权力观。中国^执政,权力不是本位,更不是目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用于为人民谋福利,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破除“官本位”,更不能以权谋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8]第三,努力从可持续发展视野坚持“以人为本”,少做急功近利的蠢事。这意味着必须将人和人类看作是未完成的、有待不断完善的社会存在者。马克思指出:“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19]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着眼于这种“未确定性”,促使世代相继的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防止中断或逆转这种发展。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需要契合进这种“以人为本”的“类”意识。
参考文献:
[1]米希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77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2003:131、168
[3]汪丁丁.走向边缘经济学家的人文意识.北京:三联书店,2000:165
[4]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
[5]马克思^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
[6]马克思^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7]^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60
[8]^.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42
[9]马克思^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89
[10][11]马克思^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172
[12]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1
[13]^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37
[14]马尔库塞.单向度人.上海译文出版社,^:32
[15]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5
[16]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38
[17]^.在^^第30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8]^.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9]马克思^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56
猜你喜欢:
论文格式范文
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保证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有效的进行治疗,创建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修复能力下降,老年病人的发病率、门诊或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在门诊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老年心理问题已成为输液室护士必须面对且要处理好的重要问题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门诊临时静脉输液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恐惧紧张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对医疗知识比较缺乏,对所患的疾病以及接受的治疗不了解,加之老年患者理解及记忆能力下降,对医生及护士的解释不能明白,故在输液中易出现恐惧紧张的不良心理问题。
另外,还有许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当其身体又出现其他的疾病时,就愈发恐惧紧张,担心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
焦虑忧虑
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的经济条件不充裕,而所患的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因而经济负担较重,思想顾虑较多,思想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出现焦虑不良心理问题。
同时由于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不好,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且输液时滴速较慢,耗时较长,这都易造成患者忧虑等不良情绪。
易怒急躁
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疼痛折磨,因而有易激惹发怒的情绪。
同时由于医院在输液高峰期,患者就诊时间长且就诊程序繁琐,从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等排队时间过长,体力不支,因而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影响病情改善。
2 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静脉输液,积极配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寻求最佳治疗和护理的心理,首先要和蔼、真诚的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病情,讲明输液的必要性、药品作用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力求有效沟通。
人性化操作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为脆弱,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在每项操作前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该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操作中边穿刺边交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穿刺失败道歉,并征求病人是否换人,穿刺成功感谢协作,定时观察与问候病人,则体现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人性化关爱[1],操作完毕后给患者摆好体位,盖好被子,患者有不适时,用手轻轻抚摩患者的头部,以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当患者询问病情或其他情况时,应热情、诚恳、准确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和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摩,就可起到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舒适护理
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有序的就诊环境,在输液过程中多巡视病人,多与患者交流,做一些健康教育,协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解决如:如厕,喝水等生理需求。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减少和避免了输液并发症,提高了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会计电算化期末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它不仅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是对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的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促进会计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数据处理 内部控制平衡验证 存储方式
源于传统会计的工作性质,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最初也只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工作,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它对传统会计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审计以及内部控制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会计工作向着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客观上使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有了本质上的改变。
1、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具体是对财务系统内原始数据采用编码的方式,使数据处理代码化,减少了占用的存储空间,会计工作人员只要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数据处理的速度快,精度高,解决了传统会计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的局面,方便了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的控制。此外,运用会计电算化可以采用键盘输入和语音输入记账凭证的方式,或者通过扫描仪器将数据扫描录入,还可以通过电脑自动生成固定格式、内容的\'凭证将记账凭证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操作方式灵活。
2、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方便了财务内部控制。传统的手工做账中人与人的联系是主要的,因此,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联系设计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及考核标准,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便于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监管。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避免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由于储存方式采用RAM(读写寄存)的方式,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不留痕迹地修改和删除。确保会了计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准确与完整,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实有效性。
3、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提高会计核算速度。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工作效率高,使账务处理程序趋于简单化,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计系统更省时省力。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手工会计往往需要几个人几天才能完成,还很容易出现错记遗漏等问题。电算化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核算,只要输入的数据正确无误,电子计算机就可以以极高的速度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计算精度高,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核算工作的质量也高,使复杂的核算工作变得简单、而且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省时、省工、省力。
4、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平衡验证方面发生转变。平衡验证法是用来检验会计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方法,对于手工会计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试算平衡、总账与明细账平衡、单项与合计平衡、横行与竖行平衡等,会计电算化使这一方法得到简化,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完成财务数据处理流程,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就不会出现数据处理和数据之间的不平衡。
6、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更全面的为企业提供定期报告和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市场瞬息变化,激烈的竞争使产品的使用周期不断缩短,经营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传统的会计按月、季度、年编制的定期报告使企业难以准确把握和预测企业未来命运,这就彰显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分类、提炼、和保存,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和有针对性的加工整理,使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其所需的信息,更好的分析形势,准确判断,作出各种决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商法期末论文
商法期末论文
摘要:激烈的就业竞争、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要求注重人才的培养,这也成为各大高校的目标,而法学教育更为注重实践性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法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成为各高校和教学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以人才培养为背景,阐释案例教学的内涵,分析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提出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并配以其他辅助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商法教学;运用
受整个社会环境影响,各大高校越来越关注高校人才的培养。尽管教学一线教师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教学水平,但在法学领域,受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和方法影响,学生中低头族、神游族、瞌睡族越来越多,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将枯燥无味的法学教学顺利进行下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法学的积极性并提高法学教学质量,满足当今法学教育中要求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教学一线教师热切关注的问题。笔者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认为,在商法中实施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普及到法学的其他学科。
一、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
案例教学尽管最早不是法学领域实施的,但是它的理论精髓和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看教材,相互研究、讨论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人才的培养。而现代法学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更是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因而不难看出,法学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以典型案例为导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学理论,探讨法学知识,进而能够分析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从而能够满足实践性综合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不等同于简单的举例子。所谓举例说明,即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教师在讲课中的抽象理论无法明确告知时,以简单明了的例子进行说明,方便学生理解,以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例子可以围绕内容随便举,能够足以说明某个问题就可以,不用提前刻意花大量时间准备。但是案例教学则不同,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能够涵盖相关内容,比如商法中保险法的保险利益原则,选择案例时应该把保险利益原则的概念、内涵、构成要件等串起来,通过案例让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理解并能掌握,同时还可以以此理论展开逻辑分析,而不是仅仅说明某一问题。
二、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商法教学目的一致性使其成为必然
现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商法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综合学科,不仅重在教授商法的基本理论,更注重各门具体学科的实践应用,在注重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本质上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用案例贯穿教学的始终,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会解决问题,便于满足商法教学的目的,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商法作为一般的法学理论,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而分论中又包含有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证券法以及海商法等内容,而且每一个具体的小部门法中又包含总论和具体两部分,但是基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把知识都介绍一遍,只能通过取舍突出重点进行教学。但是,如何把庞大的知识内容在现有的课时中让学生感兴趣地接受为教学教师提出了挑战。而案例教学则可以以案例为引通过合理设计,并贯穿于具体知识中,通过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接受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因而,人才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在商法中的运用是商法教学本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使然。
(二)人才培养中的学生“功利性”价值观让其不可或缺
高校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生也会注重这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为增加实力大部分法学学生把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提高就业门槛和途径及具有法学实践能力的证明。因而多数学生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确立了利用大三考司法考试的机会通过全国司法资格证考试的目标。其认为只要考过司法考试,以后考公务员进入司法机关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在这种“功利性”价值观的影响下,特别是进入大三以后,在上专业课时,如果教师讲的知识他们认为和司法考试无关便压根不听,或者根本没有兴趣听,宁愿玩手机或者看司法考试教材。这种错误学习价值观使一般的法学教学流于形式,大多数在最后一周期末考试前只要复习背诵下考试过关就可以了。其实从这几年司法考试的命题趋势不难看出,以后越来越倾向于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设置司法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作为法学专业知识考核的一种资格,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践的基本能力和法学理论功底。而学生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根本不能适用法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尤其是商法等课程一般安排在司法考试的前一学期。上课时,因这种“功利性”的学习让一线教学教师不得不改变教育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而案例教学恰恰能够弥补一般传统讲授理论知识的不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相对于其他模拟法庭、法律旁听等实践课程,更利于节约成本,更能增加学生学的兴趣,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
(三)“双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成为必要
目前,大多数二本院校响应国家政策,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双向”教模式,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应对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法学专业教育更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必不可少的,因而如何在学校期间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践,进而指导实践成为法学教师们的重心,若只单独依靠学生毕业实习或者课下模拟法庭以及法律旁听等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双向型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而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密切,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案例教学模式则成为不二的选择。因而实现学校成功转型中的双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案例教学法的存在。商法作为核心课程中重要之一,案例教学必不可少。
三、人才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在商法中的具体运用
(一)转换教师的教学角色
要实现“双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转换教师的教学角色,让教师直接从站讲台教授教学知识的严师转换为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教学中的引导者。特别是商法教学中,面对复杂多方面的法学知识,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涵盖大部分知识,又能引发学生置身于场景中,不知不觉达到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教师关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准备时多下功夫,不能仅仅以例子来取代,否则学生即使有兴趣听课,也只限于例子而已,达不到理论寓于实践的目的,也同样取不到法学教学的基本标准。当然选择相应的案例时,也要选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既能体现一定的理论功底,也要学生听起来有兴趣,否则同样达不到教授商法教学的目标。
(二)正确导向学生“价值观”
在西方哲学家中,第一个明确地从哲学发生学的角度阐述死亡的本体论和世界观意义的,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死亡问题并不只是现代社会向人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只是文明社会向人们提出的问题,而是一个差不多和人类同龄的非常古老的文化问题。
西方哲学期末论文
伴随着经济统计发展,经济统计的经验累积,目前的经济统计所需要统计的数据已经非常庞大,数据统计者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如果仅适用数理知识的采集,并不会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造统计结果不准确。统计数据的数量逐渐增多,数据类别也同样增加,对此,如果仅仅是使用以往的数据统计方式,并不能准确、全面的实现数据分析并统计的工作。数据挖掘技术是目前全新的统计方式,其具备良好的数据统计方式,能够横向的对数据进行挖掘,进而更好的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经济统计数据的需求。
一、数据挖掘技术概论。
数据挖掘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的一种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复杂的数据库变得更加的简化,进而从中发现能够利用的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和整理,进而达到庞大且散乱的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数据统计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还带有数据不完整、随机性强的特点,这些都造成常规的数据统计方式和系统无法充分的分析并统计经济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将这些具备随机性强、完整性低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最终形成一套能够合理利用的统计数据形态,以便于数据使用者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应用和提取。这样能够将数据进行更准确、更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被称为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特点是能够自动的将有价值的数据发现并收集,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加工,将大量的信息处理、加工之后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实现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效果。
1.综合性应用能力较强。数据挖掘技术已经被许多的统计工作所合理应用,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经济统计。数据挖掘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挖掘能力强、具备统计能力的技术,还能够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能够有效地将数据进行开发、整理和分类,给统计数据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便利服务。
2.较强的有效性。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实践并不长,但是其在经济统计的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并且还具备稳定的工作性能,不仅仅是能够对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还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3.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宏观型的数据库。目前,我国的经济统计多数还是使用的传统的经济统计方式,收集和统计的数据信息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数据的管理时,仍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对此,就需要利用新技术来提升经济统计的有效性。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能够给数据挖掘技术提供相当合适的统计平台。对于经济统计来说,其统计的数据必须要准确无误,这就需要有大量且可靠的数据资源,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的特点便在于此,所以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宏观型的数据库。
三、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挖掘流程。
数据额挖掘的整个流程主要为在数据库中中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围绕着数据挖掘进行的预处理,进行多次重复的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整个数据发掘过程是由多个挖掘步骤所组成的,数据挖掘仅仅是整个挖掘技术的一个主要步骤。数据挖掘收集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四个。(1)定义目标阶段。根据数据统计者的要求定义数据挖掘目标。定义目标的适配度会直接影响数据挖掘的最终效果,对此,就需要具有应用领域知识的专家和数据挖掘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写作对目标进行定义。一方面需要对各种算法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最行之有效的算法之一,另一方面确定数据挖掘能够充分的满足实际工作要求。(2)数据准备阶段。数据准备阶段是数据挖掘技术中最为重要且过程最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数据挑选,数据处理和数据变化。数据挑选主要是指从数据仓库或数据库中挑选所有相关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定义为目标数据。数据处理是指对目标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挑选出挖掘出符合要求的数据。数据变换是指对挖掘出服务要求的数据进行精简,即从数据处理中挖掘出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挑选,最终挑选出完全符合数据统计要求的数据。(3)数据挖掘阶段。这一阶段是主要的数据挖掘阶段。首先是预定算法,换而言之就是采用怎样的条件挑选数据,并进行挖掘。
然后针对算法完成数据挖掘工作。在完成之后,便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模块的计算。这个阶段是相关领域专家和数据挖掘分析者最为关注的一步,也能够被称为实际上的数据挖掘。(4)评估阶段和结果显示。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显示,将有价值意义的数据显示出来,并且将挖掘出的数据进行价值评估,对于无意义的或存在重复的数据删除。如果最终挖掘出的数据无法满足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则返回到上一步,重新筛选。
四、数据挖掘在经济统计中的发展方向。
目前数据挖掘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1)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开发出各种数据挖掘系统。具备较强功能性的数据挖掘系统仍然难以处理各种数据,对此就需要针对要求制定出各式各样的数据挖掘系统,例如空间数据库挖掘和关系数据库挖掘等。(2)提升数据挖掘显示结果的确定性、可表达性和有效性。需要已经挖掘出来的数据能够充分表明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运用于实际的相关领域当中。对具备缺陷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相似的数据或者有规律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3)数据挖掘结果简化。挖掘出的数据最终使用者并非是数据挖掘的专家,所以挖掘结果一定要简化。
(4)交互式、多抽象层数据挖掘。交互式数据挖掘能够准许用户对数据进行精确挖掘,数据的焦点具备动态改变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多个抽象的层次灵活的收集数据、挖掘数据。(5)数据挖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为最终的经济统计结果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此,就需要加强数据挖掘结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以免数据造成泄漏,隐私被别人侵犯。
五、结语。
经济统计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对数据统计的分析也更显高标准化和高质量化。对此,提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统计工作的统计结果质量,让其具备可靠、真实的特点,进而给政府提供指定社会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证据,帮助工业企业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具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昌华。统计分析的新模式-数据挖掘技术[J].统计与咨询,2012,14(2):269 -270.
[2]张宗峰,姚猛,藤立臣等。数据额挖掘及英在官方统计中的应用前景[J].江苏统计,,28(10):832.
[3]郑建国。基于统计的数据挖掘技术在CRM系统中的应用统计[J].河北工业大学。2010,10(03):11-13.
[4]王福根。数据挖掘技术在建模、优化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35(10):621-629.
[5]马妮娜。数据库新的应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12,6(16):20-22.
[6]张岐山。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14,23(07):23-25.
为纪念世界传统医药日,xx市中医药学会、xx市针灸学会联合xx注册中医学会定于20xx年10月23日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召开深港中医药论坛。活动主题为“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现向xx及xx地区全体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活动方案如下:
一、内容:
历代经方家学说的整理和研究;经方在世界的传播与应用研究;经方理论探源;经方验案总结;经方师承经验总结、体会;经方方证研究;经方药证研究;经方合方和加减原则研究;经方疗程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经方量效关系研究;经方制剂规范研究;经方医学史考证研究;经方相关问题多学科研究、经方教学法研究等。
二、要求:
1.论文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先进性,论点突出,文字准确,语言精练。
2.论文包括全文和中文摘要(300~500字)两部分,原则上全文不超过6000字。摘要包括2~5个关键词;论文要求引文准确,简明扼要,使用规范简化字、标点符号及法定计量单位;
3.会议论文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注:凡通过电子邮件投稿者,请在邮箱“主题”一栏以文章名标识,稿件收悉后必有电子邮件回复,如未收到回复,建议重新发送)。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字体选用宋体,题目3号字,小标题4号字,内容小4号字,挂号投寄并发送电子邮件。
5.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恕不受理。所有来稿均经专家评审,专家有权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符合要求的论文将汇编成册,正式印刷出版。并组织评选优秀论文,对获奖优秀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6.请自留底稿,无论录取与否,一律不予退稿。
7.截稿日期:20xx年9月5日(邮寄以邮戳为准,电子稿件以电脑系统时间为准)
三、联系方式
期末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第4篇
从应用层面分析,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受众群体分为交通管理方与车辆应用客户方,其中本文所探讨的基于ArcGISEngine的应用系统主要为交通管理方的C/S客户端,具体车辆客户端则可采用基于Android、ios或WindowsMobile平台的APP软件;从系统设计的原则分析,应坚持安全性、共享性、可拓展性与可维护性的原则,提升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发展。
作为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以数字化道路空间与属性信息为基础,在确保系统不同用户权限的条件下,提供地图量测、空间漫游、数据维护等功能,检索酒店、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相关位置,并根据摄像头监控热点交通流量、密度数据,同时借助GPS定位、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为公交、出租等公共车辆提供位置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