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白律师网,免费给小白普及法律知识。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阿白律师网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阿白律师网

>

律所资讯

>

法律常识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合集46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2000字)

来源:阿白律师网   时间:2024-09-17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其目的在于:

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3.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出现听课的疲软.适当地设置问题,让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地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爱看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尝试写作,才能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使提问成为连接课与课之间和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纽带,让学生沉浸在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思考中,保持适当的焦虑水平,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课堂效率.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那么,如何实施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提问设计要准确清楚.课堂问题要能直观地体现教学想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2.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虽然课堂提问老是由一个或几名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但愿全体学生都介入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了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很多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为0?是否可为1?(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必然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必然递减?(3)判定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平均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上?这几个问题,看上去并不难,每名学生都有想学好数学的愿望,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又做到了反馈和矫正.并且从学生的反馈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学习的诸多疑问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等比数列学习的理解和把握.

3.提问应采取积极评价.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从积极一面对学生作出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未经激励时的3~4倍.可见,“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应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总之,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通过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篇

【摘要】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小学数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问题导向式的应用特点,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方向和内容,以此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注重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生研究水平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且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1.问题的导入

“有其始之,则已之也难。”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开端,可以在教学工作的开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其可以及时进入到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由此,教学的开端是掌握学生眼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重要形式。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引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将其与数学知识整合到一起,以学生角度分析,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以此引进本课知识点:教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可以画画、干活等,而这双小手里还蕴藏着非常多的数学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展开手掌,观察看每两个手指之间都有一个指缝,那么你们知道五指间有几个指缝呢?学生:4个。教师:4个手指有几个指缝?学生:3个。教师:你们这么快就能算出来,有什么窍门吗?学生:指缝数+1=手指数.手指数-1=指缝数。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两分钟,就总结出了一个这么重要的规律。我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上,你们的表现会更让老师惊叹!

2.问题的探索

在小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过低,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一堂课四十分钟,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不过三分之一。特别是在数学课上到十五分钟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出现眼神涣散、小声说话或者是坐立不安等问题。由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指导,让学生更好研究和分析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知识、明确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保持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的框架,一方面通过拉伸一组的对角,让学生观察,在这个框架中是否还是长方形?为什么?另一方面,向学生提问是否观察过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并举例说明。学生通过沟通和探讨之后,明确教师拉伸对角后,就不再是长方形,因为它的四个角不再是直角。而在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有地板砖、面包、伸缩门等。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启蒙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材全面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融入生活中的多样元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整合到一起。因为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又影响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理论知识更好的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以此优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科学设计“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环节

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通过学生的学习特点,全面分析下节课要讲的课题,以学生观点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课堂问题,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从教学环节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设计,并结合课堂内容设计的多样化数学问题,指导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指导角色,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要选择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支持学生自主研究和大胆提问。通过小组探索的形式指导学生在合作研究中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后,教师再整合研究学生提出的各项问题,对重难点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指导教学。同时,通过相关问题的训练,有助于优化学生闻一知十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确保学生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时,在上课之前需要依据对学生观察明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平行四边形,并提出不同层面的数学问题。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校门口的伸缩大门图片,向学生提问,图片中都有哪些图形;在上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具和纸张等形式引导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梯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现实生活中应用的特点,最后教师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讲解;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促使学生直接或间接的认识到各种图形的区别,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优势,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由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案,确保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xx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篇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游戏集趣味性、思辨性于一身,学生在游戏中会有很多新奇感受,也更容易投入其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开展主动学习。

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数学游戏活动,在动态教学中使数学学习过程转变为易于接受的游戏活动。例如,在教学“集合”时,教师可以现场划定几个圈,每个圈代表不同对象,团员学生站在一个圈里,其他学生站在另一个圈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参与度也随之增加。教师在此时引入集合概念,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在游戏中掌握集合元素的特点。这样就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有效保证。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4篇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没有合理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

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相继引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尽管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使用率较高,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多媒体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效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手段作用的误解导致的,某些教师过分依赖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认识到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师教学,而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合理利用发挥其对教学的优势.二是不能忽视书本教材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三是不能完全照搬现成的教学课件,必须根据各个教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适当的改进.

2.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留有自由的学习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过分重视题海战术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通过增加数学课的习题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加上中考的压力,导致家长、教师和学生自己对题海战术都比较重视,然而通过题海战术虽然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但这种教学方法效率较低,会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内容比较单一,其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教材上,上课没有新意,照搬课本理论和知识,重视计算的结果,忽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讲解,没有将课本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意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虽然会解题却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情况,对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认识不深刻.

二、改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多进行探究性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仅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同时加强师生交流还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明确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教学

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同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在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具体教学中的内容,将整体教学计划分层实施.这样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合理有序进行,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还要充分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利于对教学任务的突破,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也一样,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优化丰富课堂内容,突出课堂重点,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三、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5篇

开题报告题目: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研究背景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越到高年级,数学成绩越来越差。为什么会这样?难到仅仅是因为知识难度的增加吗?我觉得这个原因影响不大,出教材的人会考虑这个问题的。很多老师就会说:“学生不想学。”真的,我也认为学生不想学,而且,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生为什么不想学?我也和很多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从客观上找原因:

1、家庭因素。大部分的学生家庭不重视对小孩的教育,也因为很多家庭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教育的意识和方法,或对小孩的教育缺乏认识,更多的是留守儿童,我们都知道这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3、学生的先天因素。

学生为什么不想学?

我们找到三个客观的因素,但我觉得这三个原因不太恰当。学生学习的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家庭因素影响不大;如果说社会因素,那么,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能受到社会多大的影响?再说学生的先天因素吧,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但是否爱学习,与先天因素的关系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们老师应从主观上找原因。

为什么要落实新课程改革?

是因为以前的教材不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前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改目标还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这与课改的目标恰好相反。找一找主观原因,我觉得是我们老师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因此,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课,对学习没有兴趣,还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小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但他知道什么是快乐的。新课改正是要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到知识。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轻视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结束语

教材是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是一个载体,教师不仅要解释教材,而且还要用教材做“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中心,适应向外延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教材,在这里只是一条知识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桥”,是一个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对新教材进行研究和挖掘,应把新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用出个性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简单地“教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只是一种育人的手段,只为教师提供一个范例,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实验教材的编写也有意识地给老师留下研究和拓展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才能在教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内涵,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6篇

一、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认识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里,为了升学不得不以考试为指挥棒指挥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产生一种围绕考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地位,而教师是课堂的话语权威,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促进师生的有效交流,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而导致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依赖性和厌倦心理,由于缺乏兴趣的支持,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意义

所谓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既有利于自己的同伴,又有利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地采用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弥补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交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一个彼此交流思想的桥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将自己的一些缺点、不足暴露给教师,加深教师对自己的进一步认识,比如哪些地方需要弥补,哪些地方需要有效的强化等。进而让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为制订下一步合理的教学计划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进行探究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合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分组教学,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学习心得的分享和交流。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探究中。在交流合作中,在对学习心得的分享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别人的优点,进而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1.在合作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尽管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但是如果缺少了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也就缺乏了目的性。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很好地进行合作呢?在学生的合作中,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分组。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向给予充分的、明确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探讨学习而不迷失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讲授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对空间向量法进行简单的铺垫讲解,而后提出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分别发给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引导,积极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寻求各种方法解答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中,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合作交流能顺利开展下去。在合作交流中,教师的指导可以保证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2.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教师主导也是不对的。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主导是前提,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只要他们有一点创新,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生犯的错误应多包容,指导学生发现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优势,教师应该认识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意义和有效性。比如合作教学能够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个体特点,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7篇

高中数学内容的教学难度较大,这就极其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中数学课堂过于枯燥乏味的现状,采取一种趣味性教学的模式,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高中数学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导者与组织者,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引导工作,重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去。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8篇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而数学教学课时量不充足,专业课和实训课占用了大部分的课时,特别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数学内容得不到系统的讲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笔者利用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在上课之前为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视频,让学生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条件下自主看视频,并完成相关练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同学的协助下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一、微课程“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授圆锥曲线椭圆这节内容时,通过录制视频,着重让学生看视频的动画内容,初步学会根据动画,发现规律,得出椭圆的定义。以学生为主,学生把理论内容和视频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自主学习。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仔细揣摩理解,这相当于教师就在身边,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预习。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真的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一般,自觉性一般,如果让他们利用传统的预习方法,预习效果达不到老师的理想要求。如在讲解“圆柱体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资源来展示玻璃杯的盛水量,并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及预习作业的情况进行分组,好生与差生进行有比例的搭配,并选好小组长。在整节课上,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长的反馈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这样分组,进行资源整合,有利于课堂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课堂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讲授内容上,微课程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活动时间。将原先需要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后,课堂上增加了学生交流讨论答疑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恰当地应用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

1.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微课程视频内容微课程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学生可以多次反复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观看,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微课程的视频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很多视频内容时长在10到15分钟,每个视频都是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而制作的。

2.视频内容和自主学习任务传递要明确一致微课程“翻转”教学视频既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对应的教学内容,甚至有相关的动画演示,还有教师板书的数学符号和公式,并慢慢地显示,就感觉像老师坐在你身边辅导你一个人一样。自主学习的任务内容一定要和视频相吻合,以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把视频内容和学习任务的一致性。

三、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教学教师是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教师上课可以采取讲授、启发、讨论、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而录制微课程视频时只有教师自己,面对摄像头,所有的教学环节只有教师一个人,没有学生互动和反馈等情况,这是教师录制微课程内容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微课程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场授课形式,更多的是选择只能通过讲授法能完成的教学内容。比如,数学的定义、公式推导过程。而对于需要互动的那些教学内容就无法完成。因此,在工作量较大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职业学校数学老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9篇

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学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仍然更多地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仍然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都没有能够及时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无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导致这些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中数学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庞杂而抽象,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却又十分紧张,加之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而使得高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了多个教学困境。就学生层面来说,很多高中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较低,缺乏竞争意识,对很多方法不够灵活运用。就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培训资金不够充足,教学方法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一些教师过于循规蹈矩,一些教师则过于追求创新,从而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此外,家长层面也认为高中数学学不好已经是无可救药的事情了,从而对学生缺乏关爱。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0篇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有时学生仗着自己丰富的解题经验,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方式深信不疑,导致其很难放弃老套的解题思路,思维僵化,不能通过新的问题特点发掘新的思路,常常使得更合理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问同学或老师,还有的选择等老师讲解或等以后在解答,只有少数人自己继续思考。当观察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即使遇到关键信息,也不能把握形成有价值的解题思路。久而久之,疏于动脑就造成了思维的惰性。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首先是节奏的变化,高中一节课的知识量远比初中要大;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主要是教师讲解,高中则是学生练习与讨论居多;另外教学教材的因素也会造成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脱节。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1篇

一、信息技术与大专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使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备课

大专数学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师来讲十分简单,但是,理解、掌握知识和把知识传输出去是两个不同通路的知识应用体系。很多担负着大专数学任务的青年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能力较老教师都优越很多,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这与教学技能的掌握十分有关系。因此,大多数学校为了培养年轻教师,在帮助这些教师备课方面花尽心思,不仅要求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教案设计,还组织各种听课、说课的活动。然而大专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时间紧张”,要准备教案、要说课、要上课,青年教师觉得手忙脚乱,要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指导年轻教师,老教师显得力不从心。信息科技可以帮助解决备课方面的难题。学校可以建立教师教案数据库,使数学教师将各自教案上传至数据库中,通过互相评阅的方式实现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说课也可以实现不同时空的交流,青年教师将说课录成视频,老教师可以在课后时间通过评论或者再找青年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指导。这样能够减少教学交流的时间,又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有帮助。

使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专数学课堂时间不够用,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低,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尽管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和改革,但数学课堂始终是平面的、理论性的。如果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投影仪和电脑,那么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快速呈现,减少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对于那些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如数列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很快了解到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立体几何是大专数学教学高中部分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为了展现几何的立体性费尽心思,而在电脑上可以直接实现几何的透视、旋转和各种辅助线绘制,学生可以通过投影直接观察到几何的妙处,也就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很多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都表明:信息技术能够对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实现起到促进作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使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的课后自学

“自主学习”是教育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在大专数学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对学生成绩提高和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是目前大专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主要目标。但是,自主学习一般都是在课堂外进行的,教师很难像在课堂上一样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直接的、及时的点评和指导,自主学习虽然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但是离开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效果仍然难以展现。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电脑是现代家庭的主要设备,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结束之后,以电子邮件、qq留言或视频的方式向教师发送自主学习报告,教师在对学生自主学习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时,也能够对教案的设计进行合理的更改;反过来,教师的点评也可以通过电脑文件传输反馈给学生,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结果、对教师指导的评价,也就在文件的一传一递过程中产生了。

二、信息技术与大专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原则

无论是在教学备课的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课堂上,亦或是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应一直遵循信息技术是认知工具这一原则,在教学安排中,不仅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便利作用,还应该尽量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对信息技术使用的认知达到同步,如果脱离了信息技术,学生对教学内容又回到原来“难以理解”的状态,或者在信息技术平台上不能理解数学内容,那么说明信息技术使用出现了问题。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原则

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将教学推向了方法上的另一个高峰,并不代表学生应该受技术的限制,或者教学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上来。无论科技发展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始终在教学中处于主题地位,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候,应该注意学生是否接受整合过的课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专数学教学中,常存在着由于只是和问题点开始变得抽象,学生接受度差,教师对课堂时间的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信息技术可以与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实现整合,也可以用在学生课后自学指导和教学效果评价中,可以说是能够贯穿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技术。在进行整合时,学校和教师应该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即信息技术是认知工具,无论使用何种工具和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2篇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以“听”相配合。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而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良好方式,也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分组合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加强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还可以发挥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作用,使每个学生“身在其中”,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参与度。例如,可在试卷讲评课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成绩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实行捆绑考核和奖励机制。每个小组就试卷上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时可将未解决的问题拿出来与其他小组互动,最后再开展测试。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活动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强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真正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实施活动型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认知度,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3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课堂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长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课堂感到枯燥、沉闷,对数学教学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根据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实际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这样一道例题,某制造商制造并出售球型瓶装的某种饮料,瓶子的制造成本是πr2分,其中r是瓶子的半径,单位是厘米。已知每出售1ml的饮料,制造商可获利分,且制造商能制作的瓶子的最大半径为6cm。

(1)瓶子的半径多大时,能使每瓶饮料的利润最大?

(2)瓶子的半径多大时,每瓶的利润的最小?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事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上教师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以情境模拟的方式来展现复杂的数学知识,可以将其变得简单化和趣味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4篇

一、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选择。

1.导学案教学方法。导学案是教师为了在课堂当中能够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一套材料体系,通常都包括“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自主探究、自学检验、小结与反思、当堂反馈、拓展延伸、总结反思”等不同的部分。导学案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的不同环节,学生在这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清晰掌握。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通常比较多,通过导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地去解决探究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还能够起到复习旧知识点的作用。

2.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实际生活,强化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最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中,常常会列举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基础,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

3.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实现在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果教学情境创设得当,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优势。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就是创设一个新颖且结合当堂数学知识的情境。第二个阶段,在情境中分层设置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自主探究问题。第三阶段,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活动反思。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思路培养的几点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掌握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无疑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难题,针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1.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新课标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任务。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改编多解题。教师可以通过改编习题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一种多元思维的习惯。教师通过一题多解多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克服学生思维中固有的狭隘性。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要通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来克服惰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情绪饱满地进行探究思考。再次,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方式,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标志。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转化思考问题的思路,比如,有些应用题的叙述并不是工程类的问题,但是特点与其相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去思考这一问题,这种转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3.激发学生创新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又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要以师生关系的平等为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之内,才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欲,进而才能谈到创新。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接纳学生所有的观点,正确的观点鼓励他们发扬,错误的观点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除此之外,创新能力的激发还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等的培养来实现。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高中数学应用题常用的教学方法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思路培养建议这两个大的方向进行了论述,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方式有很多种,而教师应该选取怎样的方式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具体判断了。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5篇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不局限于单纯知识的传授,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广泛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是指教师设计一种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学生从探索中学会收集信息、分析问题,使自身的探索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锻炼,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载体是生活中的各种课题或项目,它是一种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并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课程和学科教学都存在着差别,一方面,它不是活动课程,也不是一般的活动,因为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由多个学科构成的课程,而且它是由学生自主参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另一方面,它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如收集资料、选题、调查等,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方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的灌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二、高中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机械地传授数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似懂非懂,死记硬背,教与学都围绕成绩展开,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宗旨,为学习而学习,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出现,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来说可谓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该模式为学生创立了有助于其发挥主体能动性,表现自身创造力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数学的研究中,独立探索,感受探索过程带来的成功与挫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相当必要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继续地传授知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独立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魅力.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建议

1.重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做任何事的基础,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效率.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味、入门困难的学科,是一门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学科,因此,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还能使学生真正的会学数学,学会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无条件灌输,学生变成被动地接受者,事实上,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要做的正是扭转局面、改变现状,为学生设计一种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而不是一味地传授已有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探索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增添色彩.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重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完成作业,完全忽视学生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迫在眉睫.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形象有趣、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小游戏或任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分组合作、互帮互助,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度

问题是一切活动的起源,有问题,才有交流,才能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机械地传授问题和答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事实上,高中数学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情境是共存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造一个存在冲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认识问题的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与问题相结合.学生为解决问题,就会调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模式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把这种学习方式贯彻实施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教师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重要性,设计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情景;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对问题的敏感度,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教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6篇

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7篇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发挥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的独特作用。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思维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本质及规律。数学思维是以数学对象为基础,对包括空间、结构、数量等的内部属性和规律进行反映,进而进行数学内容演绎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具体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进行推论判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强化数学基本功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8篇

俄国教育家乌辛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较好地阐释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情境创设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如在“二分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问题: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有个猜价格的游戏,你有办法快速猜准价格吗?当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之后,我们可以立刻再抛出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互猜生日,看谁用的次数最少。如此设计问题,趣味性强,学生积极参与,求知欲和学习欲望都得到了满足,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感知数学、学会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19篇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是通过在课堂上重建一个新的师生关系,即“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自我体验的一个过程。为了顺应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本文就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探究性教学”几点思考的特征

1.主动参与性。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师生一起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该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合作,还包括学生间的合作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探究性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只有学生主动投入精力,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趣。

2.平等合作性。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会对老师进行各种问题的提问。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无论是怎样的问题都不能拒绝回答,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促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3.独立实践性。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教与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对“探究性教学”应用策略的深入探寻

1.提高教师的探究性教学理论水平。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探究性教学是在21世纪新课改后得到大范围普及与应用的,但是教师的一些相关培训却远远落后于探究性教学的研究进程,导致探究性教学的实际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只有在充分掌握探究性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数学教师的探究性教学实践水平,减少探究性教学的盲目性,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实际社会实践中,可以多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也可组织探究性教学示范课活动、探究_流活动,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深入理解探究性教学这一新理念。

2.发挥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中,必须认清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的事实。实施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给学生,引领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在探究性教学活动结束后,引领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思考与总结,教师自身也要反思这场探究性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性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进行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向学生示范探究性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法与对策;在探究性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可进行巡视,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此外,还需要注意,教师介入探究性教学活动时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介入过早,将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发现并探索问题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也会影响探究性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3.选择科学合理的探究性教学内容

(1)探究性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趣味性。实践表明,那些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一定新颖性、趣味性的探究内容,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

例如,在探究“打折与优惠”时,可以要求学生以数学活动小组为单位,由数学活动小组组长组织组员于周末去有折扣的商店了解原价与折后价间的关系,并了解商店打折的原因。通过调查,他们会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经过此次探究性活动,数学教师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交流社会调查体会,并自编自答与“打折销售”相关的数学应用题,这样更易于渗透知识。利用儿童爱玩的天性,把一些趣味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向学生多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活动平台,以儿童活动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自主探索、主动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真正能得到发展。

(2)探究性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确保学生经过探索后,可以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是学生通过若干步骤探索后,最终得出错误的答案,或得不出答案。例如,学习“15+26=?”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小棒子,首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上1捆和5根,在第二排摆上2捆和6根,捆与捆相对,根与根相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去发现5根和6根和为11根,从11根里再取出10根成为一捆和整捆小棒放在一起,那么单根就只有1根,整捆就有4捆了,这时再启发学生运用算理进行计算,1捆为10个单根,4捆为40个单根,和1个单根加起来就是41。将这样类似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将会使教学内容显得通俗易懂,这对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大有帮助。

此外,探究性教学内容不能太过复杂,一定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即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应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付出一定的努力后,可以基本理解或解决问题。探究性教学内容太难,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降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性教学内容太容易,学生的学习止步不前,探究性教学也失去了其价值。

4.注重对探究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探究结果,对于那些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探究结果,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给予学生肯定。即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得出了有偏差或大相径庭的结论,教师也不应该严厉地批判学生,而应把这个看成学生积极探究后所得出的结果,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如笔者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有这样一道题:商南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这时笔者给他们提出以下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个条件?这个条件题目有没有告诉我们?再根据哪个条件来求?”此时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不应急着指出学生的错误,应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另外,探究结果出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5.不断改进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来向学生呈现一个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往往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可思索性、现实性等特点,以此来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确定探究目标,指明探究方向。数学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除了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外,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认清探究性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向学生指出探究性活动的方向,而不只是抛出问题,让学生茫然不解。

(3)培养探究技能,注重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一个学生若不具备相应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那么这场教学过程也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因此,探究性教学中,应该重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譬如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探究技能水平。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对以往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积极引导学生去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0篇

(一)探究式教学的思想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摒弃在课堂中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原理。具体来说就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充分理解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及相关定理规律,通过巧妙设计各种各样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深入参加到活动中去,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讨论学习,通过联系和分析最终提出问题,然后由老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析,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发挥引导性的作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如何将实践活动深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去,直接影响着探究式教学的成效。在了解了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后,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

1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国历来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是“严师”在一定程度上必将会产生师生间的隔阂,显然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来说,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谈笑风生的老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成为自己的朋友,不仅在学习中给予支持和动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一起游戏,对他们的未来梦想、生活问题等给予引导和鼓励。只有当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之时,教师才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加快乐的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快乐探究,快乐学习。

2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

高中二元一次函数的难度也在于其抽象程度,不少函数的特性由于函数的抽象性而不能直观看出,加大了学生对于函数学习的难度。函数有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三种表示方法,如果能够将解析法和图象法相结合,做到数形结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函数的图象来理解函数公式及其相关特性,克服了其抽象度的困难。同时,数形结合的方法反过来也可以通过数学函数的解释来补充简单图形,让函数的表示内容更加充实。

例如,对f(x)=x2+3及f(x)=—x2+3两个函数的相关值域进行判断时,对于这种比较简单的二次函数可以直观或通过简单计算就能得出结果。如果能够立刻做出草图,不仅可以判断结果,而且通过其抛物线的开口可以立刻判断出函数值域的闭区间和开区间的所属。相反,如果在求解函数平移的时候,虽然通过函数图象位置的变动可以很快了解到相关特征的变动,但对于平移后的函数公式的求解需要花比较大的代价来计算。如果利用原本的函数平移公式来对函数图象平移做补充,则可以大大减少难度。如向右平移k个单位,平移后表达式为y=f(x—k);向上平移h个单位,平移后表达式为y—h=f(x),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知道函数为止变动后函数公式的变化,而不需要通过图形费力求解,以此来补充函数图象的不足。

一、高中数学中分层教学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层次化、差异化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变得很迫切.分层教学方法的推行,使得授课更细致,教学更精确,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这种方法是在探索素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还在试用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问题.

1.层次划分不够精确分层教学的基础在于分层,没有分层,就无法实施这种方法.划分标准应该公平、客观,但有些老师仅根据一次或两次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将学生进行了大致的归类,分层不够合理,不够精确,把一些学生分入了错误的组,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教育成效不明显.

2.教学方案制订不合理有些老师虽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但制订的教学方案针对性不强,甚至有些老师的方案就根本没有针对各层不同学生,只是笼统的有个教学计划,不能真正了解各组学生的需求.这样不仅在这一阶段看不到教学成果,还会浪费对学生程度划分阶段所做的努力.

3.学生对于层次划分存在压力有些班级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未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使学生,尤其是程度较差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放弃了,甚至中等的学生都存在压力,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丧失了对数学这门课学习的信心.而上等层次的学生,自身优越感渐强,甚至于产生有自负感,致使学习能力停滞不前,有些还存在着下滑趋势.

二、改善分层教学现状的一些措施

对于本文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仅会影响分层教学以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可能耽误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吸收和运用,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现在有一些措施,已经使上面所提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下面将详细阐述,供大家参考.

1.合理进行分层,确保精细科学分层教学分层是基础,能否合理分层将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分层时,要将尽量多次数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以平均成绩做为基准,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日常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下与学生交流时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度等综合进行评定,确保划分精细科学,公平客观.

2.制订的教学方案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想就是因材施教,因此必须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以确保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提高.另外,教学方案制订得要详细,例如备课,授课,练习,作业,测验等都应涉及到,且应有不同的标准.同时还要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弱项,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进行提高.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同学们的疑虑对于分层,老师一定要确实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把分层教学的好处向同学们传达清楚,尤其是后面的学生,不要让他们以为老师放弃了他们,切实消除同学们心中的疑虑.另外,老师还应密切注意同学们的思想变化,一旦发现有自负或自卑心理出现,及时对同学们进行调整,确保发挥分层的效用.

4.及时对分层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一旦实施起来,效果会非常明显,学生在不同层次之间的变动也是在所难免.此时,一定要及时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分层教学的正常合理进行.

三、总结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教育模式也应随着改变.分层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教育,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更好的引导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上来.虽然此时的分层教学刚出炉,还存在很多问题,但笔者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分层教学必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切实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1篇

1、重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做任何事的基础,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效率。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味、入门困难的学科,是一门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学科,因此,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还能使学生真正的会学数学,学会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无条件灌输,学生变成被动地接受者,事实上,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要做的正是扭转局面、改变现状,为学生设计一种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而不是一味地传授已有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探索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增添色彩。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重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完成作业,完全忽视学生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迫在眉睫。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形象有趣、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小游戏或任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分组合作、互帮互助,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度

问题是一切活动的起源,有问题,才有交流,才能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机械地传授问题和答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事实上,高中数学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情境是共存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造一个存在冲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认识问题的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与问题相结合。

学生为解决问题,就会调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模式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把这种学习方式贯彻实施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教师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重要性,设计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情景;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对问题的敏感度,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教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2篇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况与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严重不符。近年来,随着初中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间对知识接受速度、基础差异、接受能力等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同时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自己可以直接掌握的知识,却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去耗费很多的精力配合教师的教学,逐渐的便会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越来越低,而基础偏差和学习能力弱学生,在学习中会由于其他学生可以学会,而自己始终不会,而对数学学科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数学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分成两组水平相近的群体,这两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入不同班级进行显性分层教学,在同一班级内部还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提升。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分层教学正视了学生间的差异性,避免了教学中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数学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得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分层教学方式的实施,使因此施教更有针对性,在教学中也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为学生将来形成有效知识层面而节省出时间,并便于学生在文化基础层次构造之上构建未来各专业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下面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应用策略展开分析: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通过学习所要达到了水平。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表现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总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们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小组。将数学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为第一组;将中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第二组;将数学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分为第三组。通常来讲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第二组,通过分组使班级第三组的学生向第二组去努力,第二组的学生努力进入到第一组。动态在分组逐渐的会使班级中第三组的学生消失,提升班级整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实现教学过程层次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会对数学有不同的要求。第一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非常的主动,教师方面只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便可,通过课堂引导,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二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这一层次学生虽然思维运行速度快,但有时会因为思维障碍而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第三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加提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组学生对教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教师要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引导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数学成绩,努力向第一组过渡。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内容时,学生们在理解正数时非常容易,在让学生们认识负数时,第一组学生可以自学,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大家共同解决;第二组学生教师要为其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加深学生对负数概念和运算方式的理解。第三组学生教师要在授课基础上,为其安排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课上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过程的不同也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3.数学作业层次化

数学作业层次化,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由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水平和数学作业要求也是不同的。第一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较高标准要求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基础习题的基础上,学会总结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要引导第一组学生将完成的习题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习题类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鼓励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加以思考,为学生布置思考和总结的数学题,使第二组学生能够顺利的过渡到第一组中。第三组学生教师要重视对其基础知识的训练,通过基础题目巩固学生的所掌握的知识。数学作业层次化会使学生在作业中有更多的收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层次化练习更使学生在作业中找到了成就感,更乐于去完成数学作业,并配合教师完成数学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经验的差异化在不断扩大,而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是必然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新课改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性,并努力将这种差异性缩小,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初中数学教师要多关注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也可以适当参考文中提出的意见,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3篇

1.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简介

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以一定的数学教学理论与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数学教学程序与数学结构框架。是近年来尤其是当下较热门的教学议题之一,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在参与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材、教师和学生,此三者分别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关键和核心应该充分协调。尤其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教材为辅助条件展开素质教育。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讨、自主阅读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便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效率低下等不良教学现象是在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不良教学现象尤为明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测评形式死板单一等种种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原本丰富有趣的化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并最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综合上述各种弊端可见,学生参与意识薄弱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可见,“参与式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保障,是其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3.高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展开方式

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据相关数据表明,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其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与其生活环境和知识本身的贴近程度成正比,即知识越贴近生活则越容易被吸收、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由此可见,我们应注重情境的创设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参与意识。具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和贴近其生活情境的实物或模型引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情趣化,通过生活化、大众化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传授教学内容,以便使较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活泼化,并给学生以熟悉感、亲近感,最终诱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其自身生活环境及与实际问题解决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认为将知识的解释、传授及应用过程应基于实际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以其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之上。在数学领域,总结经验、积累方法、形成概念等都离不开以现有认知体系和数学建模能力为前提的对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的具化、分类和理解。可见,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活动格外关注并以此作参考为其提供感性研究材料,以便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知识、能力和经验及个性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初步认识和总结归纳,最终达到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增强其获取新知识能力的目的。举例来说,我们在讲述“二元二次方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展开类比、探讨和归纳,由“元”、“次”等基本概念在头脑中自主形成对“二元二次方程”的初步认识,方便学生对后续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运用。

引导学生勇敢尝试、积极探索、寻求方法。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灵活选取并充分利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数学问题、完成相关数学任务”。针对此观点和要求,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应将重点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敢尝试、积极参与以便培养学生多侧面思考问题、多角度理解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勇敢尝试,最终推动学生在多种问题解决方案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应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善于交流,促进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与传统教学不同,主要在于对“探索、经历、实践和应用能力”等的关注。可见,在参与式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对所获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应用能力。与传统教学不同,参与式数学教学应摒弃“纸上谈兵”的应试教育,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4篇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就应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和总结,教会学生自主合作的方法。例如,讲授高一新课标的“三视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一是电脑演示投影与三视图;二是学生做实验,要求人人动手操作;三是自主活动,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四是自我归纳;五是教师作总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数学教学要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个性。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5篇

论文题目: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学好二次函数对于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及数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高中后,二次函数相对于初中来说难度明显加大,内容的覆盖程度也逐渐扩大。如何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高中生学习二次函数的效率,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相对于初中数学中的二次函数,难度加大了,因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和学习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二次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积极探寻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法,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函数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扎实地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打好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基础。

一、从概念着手,让学生扎实掌握二次函数基础知识

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是通过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入的,与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存在极大的差别。引入二次函数课程时,应当充分转变学生的思维,将函数的定义通过集合之间的关系来解释清楚,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什么是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及相关的表示,在清晰理解函数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在函数的概念与表示中,学生要充分理解集合、映射的概念,以及函数是映射的一种特殊形式。弄清楚定义后,对于函数的形式及转化,要充分应用函数的定义来解答。例如,f(x)=2x2+3x这种一元二次函数,对求相关值

f(1)及其形式进行变化,如求f(2x)。在第一个求相关值的情况下,只需要把握映射的原则,从其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只需将x=1代入方程就可以了。而第二种情况,切不可将f(2x)理解为x=2x,此时自变量已经变化为2x,即求在变量为2x的函数。因此,一个是求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因变量的值,而另一个是求关于变量的函数公式,两种情况的求解要特别注意对于函数概念的清晰把握。

二、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掌握数学知识

高中二元一次函数的难度也在于其抽象程度,不少函数的特性由于函数的抽象性而不能直观看出,加大了学生对于函数学习的难度。函数有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三种表示方法,如果能够将解析法和图象法相结合,做到数形结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函数的图象来理解函数公式及其相关特性,克服了其抽象度的困难。同时,数形结合的方法反过来也可以通过数学函数的解释来补充简单图形,让函数的表示内容更加充实。

例如,对f(x)=x2+3及f(x)=—x2+3两个函数的相关值域进行判断时,对于这种比较简单的二次函数可以直观或通过简单计算就能得出结果。如果能够立刻做出草图,不仅可以判断结果,而且通过其抛物线的开口可以立刻判断出函数值域的闭区间和开区间的所属。相反,如果在求解函数平移的时候,虽然通过函数图象位置的变动可以很快了解到相关特征的变动,但对于平移后的函数公式的求解需要花比较大的代价来计算。如果利用原本的函数平移公式来对函数图象平移做补充,则可以大大减少难度。如向右平移k个单位,平移后表达式为y=f(x—k);向上平移h个单位,平移后表达式为y—h=f(x),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知道函数为止变动后函数公式的变化,而不需要通过图形费力求解,以此来补充函数图象的不足。

三、尝试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并用,激发学生的概括能力

高中二次函数有很多规律潜在于函数的学习过程,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普通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学生难以掌握知识,对于特殊解题方法的应用印象不会深刻,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不会牢固。如果在二次函数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先自行解题,发现不足或困难后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一步步求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新的规律,通过这种方法记忆将比被动接受更加牢固。

例如,对于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以y=lnx+2x—6这个函数为例,让学生先自主进行零点个数的判断。大多数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求解lnx+2x—6=0这个方程来求方程的零点,然后求解出零点的个数。但是,在解题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完成对这一方程的求解。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再适时进行引导式的教育,让学生求解出函数的最值,并作图于二元坐标系中,最后按照函数与横轴交点判断出方程的零点个数。在这种模式下,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寻找出传统方法中的弊端,然后通过指引式教学,让学生逐步发现求解的特殊方法,最后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再次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

四、利用信息数据统计,加强针对性训练

数学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成绩,而是需要刻苦锻炼。二次函数由于难度大,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的比重高,更需要强化训练。在数字化的今天,高中数学的训练不能简单进行盲目练习,而是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来提高学生在二次函数学习中的效果,最终达到各个班级共同进步的目的。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数字化的设备走进了学校课堂,更新了学校的教学工具。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训练及作业测试中,要做好相应记录,将知识有条理地分成若干模块,对各个班级在学习时候的情况进行统计。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对各个班级在二次函数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记录,并在课程学习的复习前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等,给各个班级开出一份明确的诊断证明,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各个班级设计不同的讲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和纠正,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让各个班级都能克服弱点,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得到共同的进步。

五、指引学生合理进行错题记录,有效利用错题集

数学的学习以实际的训练和测试居多,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训练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并以错题的形式进行记录。在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这一方法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基本初等函数及函数的应用这两个章节的训练中,学生学习的不足会由于知识点复杂,学习不到位而表露出来,教师应当充分督促学生做好错题记录,并附上相关的知识点,利用错题再测的方式定期检查学生对于错题集的应用情况。

传统的教学观点对于数学的认识在于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实际解题方法的掌握,但在二次方程的学习中,背诵或记忆这个适合于传统文科学习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二次方程。在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有很多经典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可让学生作为模板来应用于实际的解题中,将解题规范化,避免失去分数。例如,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与零点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合理记忆,在以后的解题时将统计的表格应用于解题的实际步骤中,一方面保证自己在判断的时候不会遗漏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解题的严谨性也减少了失分的可能,对于学生在二次方程学习方面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学习与初中方程学习有很大差别,难度也有所提高,因而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更为重要。教师在实际的二次函数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从概念入手,清楚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定义;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及尝试教学法,指引启发学生直观的掌握知识点,自主探寻相关规律,牢牢记忆二次函数的知识;最后通过实际训练及错题集的应用,帮助学生加强二次函数知识的复习,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小波.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93.

[2]刚霖.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4,(6):60-60,61.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6篇

相较于其他学科,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时,往往存在一种畏惧心理,时常怀疑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缺乏信心。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或者是回答错问题时,应当以激励、鼓励为主,多表扬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

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对数学的恐学心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高中数学成绩水平。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构建生本课堂即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以及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更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7篇

论文摘要: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论文关键词:

数学教学 养成教育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老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您们的,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王佰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说他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成绩落后,喜欢打闹,“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大拇指。”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测验中满分奖励一个大拇指,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朵小红花,出错不严重的奖一朵小红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朵小红花,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从此,王伯祥变了。

二、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学生们您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组。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每四人中选出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和纠错。

③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这需要老师抛开成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④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请您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

反复思考后猜想:如果总结几条规律,让学生们在检查时有章可循,失误该会少些吧?于是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总结了下列五条:

①竖式中不要抄错数

②竖式中不要抄错加减号,不要将“+”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③笔算加法时,该进位时不要漏加进位一,不该进位时不要乱加进位一。

④笔算减法时,该退位时不要忘退,不该退位不要乱退。

⑤横式中不要漏写得数。

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做完题再按照这五条逐一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计算水平大大提高,计算后检查的习惯也养成了。

四、培养学生独立作业,乐于动脑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作业时,应要求学生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要让学生做到独立写作业, 老师的评价尽量以正面鼓励为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实质上,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经过反复的实践,使这种兴趣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终成为自觉行为,形成习惯的一个过程。好的习惯攒多了,素质也就提高了,养成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定要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8篇

学生善学,教师善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学习应该做到认识、理解、发现、应用四位一体的统一,所以这些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丰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最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倾向和学习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我们二十一世纪教育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互动式教学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增强他们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调动下,启发自己的学习意识和积极性,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吸收”。对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理解,教师就是要善于做一名引导者,把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深化为对知识的联想和再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终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目的。在教师的助力下,学生能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拥有扎实、丰富的经验来应对各种学习环境。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由于高中生都处在青春期,是迅速发展的个体,拥有较强的个性和可塑性。在互动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纪律来约束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必需的教育,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求教师做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即便没有老师的监督也能独立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要想建立师生感情,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相互的尊重和信任,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的民主平等和宽松和谐。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主观创造性,教师才能有更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来阻止教学活动,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体会如何把握对学生指导的度,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合格的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能够自主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和生活任务。根据学生们的反映,大多数学习不好数学的人就是从函数开始崩溃的,到后面的直线和圆的方程、曲线方程等更是摸不着头脑。试想,如果我们在学生学习函数的阶段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数形结合,以方程来表示图形的思维意识,我相信在今后的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学习中,学生学习起来一定能够得心应手,轻松不少。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29篇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 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0篇

大专数学课堂时间不够用,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低,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尽管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和改革,但数学课堂始终是平面的、理论性的。如果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投影仪和电脑,那么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快速呈现,减少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对于那些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如数列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很快了解到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立体几何是大专数学教学高中部分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为了展现几何的立体性费尽心思,而在电脑上可以直接实现几何的透视、旋转和各种辅助线绘制,学生可以通过投影直接观察到几何的妙处,也就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很多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都表明:信息技术能够对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实现起到促进作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1篇

我们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大大压抑了高中生的求学欲望。加之高中数学内容本身就较难,因此,高中数学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规律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让教学内容显得更有主次性及次序性,设计出更为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让高中数学教学由易及难,逐步地深化下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2篇

教学活动过程中课堂互动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这样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课堂互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多引入一些探讨性问题,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探讨性问题的引入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高中数学知识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地构建高中数学生本课堂。

例如在进行“函数与方程”中“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美国旧金山的海底电缆有15个接点,现在某接点发生故障,需及时修理,为了尽快断定故障发生点,一般至少需要检查几个接点?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引入二分法思想,引入新课的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3篇

一、关于个别学生出现问题处理是否得当

每一个班级都有几个或更多一些经常让教师头疼的学生,特别操心的学生,也就是痞子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或极差,行为习惯不良,经常招惹是非,纪律极其涣散,没事找事。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掌握每一学生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因人而异,绝不能一概而论,张冠李戴。应该说服的说服,应该小小惩罚的惩罚,应该和家长共同教育的找家长。教师一定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让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材施教必须遵循,不能犯错了就批评几句,教育几句,浮皮潦草。要时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改善良好的关系。

二、关于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实践活动能力

小学教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一定关心照顾他们,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学手段应以实物为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实物直观和形象直观。用实物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刺激他们的大脑,开启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学生动手动脑,彻底改变学生基础较差的被动局面,实践活动能力较差的被动局面,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尽可能使用教具和学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关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一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一定确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自由发展。一定践行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记下自己的切身体会或疏漏,留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掌握自己教学的第一手材料也就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关于正确评价学生,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一定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公正的评价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学生一定公正公平,注重每一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关注每一名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状况,重视每一名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语一定多种多样,评价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语形式,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一定循序渐进,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进行资料的积累,创设民族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求知、合作、竞争意识,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布置作业分层进行,让学生学得实在。

五、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进行了阐述,作为教师一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与时俱进,让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4篇

【摘要】从小学数学过渡到七年级数学,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个转折与适应的过程,因此,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论述了怎样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一、注重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惑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并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因此,例题的教学,习题的讲评教学等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又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抓住典型题讲,循思设疑,引导探索,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训练既能使学生获得解题方法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以上,就七年级数学如何打好基础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给同学们出了主意。但如何确实去做到,还要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的去感受去体会,去加深认识理解,去寻找调整适合自己的能够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的方法方式,相信一定能够轻松学好初中数学课程,取得不俗的成绩。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5篇

一、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直接暴露式的设计方式,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情境创设要具备可行性,适应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第二,情境的创设应该具备直观性,为高中学生提供全面直观的材料,用具体、直观的方法进行探究;第三,清静的创造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接受水平,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第四,情境的创设应该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特点,情境中应该充满问题性,同时问题也要有一定的障碍,学生通过认知努力获取知识和经验。教师要不失时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思维环境。

二、紧扣主题,鼓励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新教材为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教师应该利用这些空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问题化、过程探讨化、问题设疑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不断学习填充空白。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思考,学生解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展示的过程。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该有意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认识,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主题性题目的提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性能力。

三、强化合作,推进民主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个人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协商和讨论,对于各小组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完善和深化,强化对问题的了解,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例如,教学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对某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在学习《函数奇偶性》章节内容的时候,任课教师通过创设两个题目让小组进行讨论:题目1:请列举哪些是偶函数、奇函数,哪些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题目2:你们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你所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提出了各自认为的正确观点,例如:偶函数满足y=x2……奇函数满足y=2x……。通过同学们的踊跃回答,对课堂内容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然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小组之间的优势互补,强化对课程内容的探究。

四、突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交流

知识是方法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勇于把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直入主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题思路,然后步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质疑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举一反三,领悟数学应用价值从特殊到一般,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除了要自我思考以外,更要学会合作学习,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讨论,总结学习经验,分享学习乐趣。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学生的洞察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增强,思维定势被打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积极反思,促进探究式模式的建构

探究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必须要时刻进行反思和诊断,通过反思评价,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然后获取用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一方面,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系统掌握对数学题目解答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展思维层次。另一方面,从教学任务来看,通过知识构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解决数学知识的难点。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的时候,任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探究题目:一艘轮船从B港口去往C港口,已经BC之间的距离为m,轮船到达C地点之后又驶向了A港口,期间,由于没有测到A港口到C港口的距离,假设船上有测角仪,船员们能够获得A港口和B港口之间的距离?针对这个题目,数学老师可以给出以下的启发式问题:

(1)这个问题整体上属于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

(2)能否将一般的三角形问题和直角三角形问题融合起来?在这种情况很多学生就会先到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在这个题目当中,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就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问题的解决奠定重要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学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6篇

将实验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也符合高中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可提供更为直观的感性材料,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语言讲述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耐性较差,有的学习兴趣不高,有的懒得动脑,有的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有的对数学的兴趣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努力通过教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让他们“动”起来,既要动手,也要动脑,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椭圆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三人,准备好图钉、细线、白纸和铅笔等教学物品,指导学生按照具体操作程序画出椭圆,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掌握画椭圆的关键,这时再引入椭圆的定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努力开发和引入更多的教学实验,充分发挥教学实验活动的作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7篇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不局限于单纯知识的传授,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广泛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是指教师设计一种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学生从探索中学会收集信息、分析问题,使自身的探索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锻炼,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载体是生活中的各种课题或项目,它是一种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并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课程和学科教学都存在着差别,一方面,它不是活动课程,也不是一般的活动,因为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由多个学科构成的课程,而且它是由学生自主参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另一方面,它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如收集资料、选题、调查等,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方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的灌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8篇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

(2)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

这些信息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种:

(2)做摘记,写在本上,编好序号目录,以便查找,所记内容比卡片更详尽,适用于比较重要的信息;

(3)复印,对于特别重要并且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全文复印,复印件应用同样大小的复印纸,对不同大小的原件缩放得一样大,便于装订、排序、编目;

(4)存盘,这是针对电子信息形式的特殊性采用的一种保存方式,复制到微机硬盘或软盘上。有条件的,还能使用录音、录像、刻录光盘等等方式。

自1996年以来,我手抄20多万字,复印存盘10多万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我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

论文只是教研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只看重论文发表这一结果,急功近利,做无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

(2)课后反思,对每节课的成败得失都及时的总结下来,以便进一步研究;

(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提示我们教学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学生中也会有许多新颖的解题思想,值得教师学习;

(4)考试总结,测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集中检验,即使在素质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试视为应试教育的“余孽”,“打入冷宫”,关键是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和内容,适应素质教育;

(5)解题分析,教师平时应坚持解答一定数量的数学题,解题是数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样做可以活跃思维,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

(6)调查反馈,调查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所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

(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阅读他人的论文时,有时也能发现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对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于质疑;

(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但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几年来,我以“教学手记”形式,积累的素材已达200多份45万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成文,已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数学论文(或文章)100余篇17万字。其中,有些论文的素材积累投入了很大力度,比如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xx年第10期的《“动”了五年的压轴题》一文,是在对1997年~20xx年五年间,河北省中考压轴题的命题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汇总整理而成的;发表于《校园学习。数学》20xx年第1~2期的《方程(组)中考复习精要》一文,素材源于对20xx年70余份中考试题的分析精选。

三、立足实践,提炼新意

初中数学教师都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最清楚教学中的困惑和喜悦,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进行着实践和改革,这些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门所难以具备的。正因如此,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近期,我正负责河北省“创新教育”子课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工作,这一课题也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将自己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参加了20xx年8月在京举办的“全国初中数学教育第十届年会”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再比如,教学中的一些“冷点”问题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便会使学生无从插手,据此李凤君老师和我合作写成《怎样判断勾股数》一文,发表在《教育实践与研究》20xx年第2期上。

论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就拿对中考试题的研究来说:河北省20xx年中考于6月22日结束,我随即对当年的中考试题加以分析,从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角度深入剖析,于7月份创作完成了《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0xx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并寄给《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后来发表于该刊20xx年第3期;一般每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汇编资料最早在10月份面世,通过研究我发现,1998年的中考试题中不等式应用题异军突起,而且当年考生的得分率偏低,必将引起以后中考师生的注意,针对这一新动向,我于11月份写成《例谈中考不等式(组)应用题》一文,对此进行分类研究,并补充编拟新试题,指出命题趋势,该文发表于《河北教研》1999年第2期。

四、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写论文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按照一般情况,提醒初写者先尝试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练习写学习辅导类的文章。几年来,我在《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中生周报》等报纸上,发表学习辅导类文章数十篇。这些虽然一般称不上“论文”,但是进行这样的写作,既可以当作练笔,又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视为一次小小的课题研究。学习辅导类的报刊面向广大学生,通常用稿量大,发表得快;其内容突出针对性,深入浅出,形式灵活;所需稿件短小精悍,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与教学同步,应该比教学进度提前3个月寄稿;写稿还应分析用稿动向,目前学习辅导类报刊多数存在高年级稿多、低年级稿少,综合知识稿多、单个知识稿少等等现象,初写者可以倾向于写“少”的方面的稿;稿件写完后要反复修改,确保无误,再抄写或打印寄出。

第二步,进行教学研究类论文的写作,侧重于解题方法研究等实践性强的,由浅入深,不要急于写理论性太强的论文。可以先探讨解题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后深究素质能力,

进而分析命题原则,预测趋势走向等。如果写有些理论性的文章,可以从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新课题,比如发表于《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xx年第9期的《谈计算器的教学》一文,就是在此方面的尝试。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论文的范围不求广,但求分析透彻,凝练精华;论文篇幅不求长,大家都知道的少说或不说,适可而止,相信读者的阅读水平,主要适于教师阅读的论文,长短不一,就我发表的论文而言,短的仅千余字,长的近7000字,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类论文与学习辅导类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规范得多,但对与教学同步性的要求则比较宽松;为提高发稿率,应认真研读报刊风格,留心新增栏目、征稿启事,对发现的问题勇于质疑争鸣。

五、文外功夫,提高修养

文外功夫,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个人修养、意志品格等方面的表现。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39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机械地传授数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似懂非懂,死记硬背,教与学都围绕成绩展开,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宗旨,为学习而学习,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出现,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来说可谓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该模式为学生创立了有助于其发挥主体能动性,表现自身创造力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数学的研究中,独立探索,感受探索过程带来的成功与挫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相当必要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继续地传授知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独立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魅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40篇

一、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启示。

为了让学生更多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活动中的实际作用,我设计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智慧游乐场》。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的游乐活动情景,并将相关的数学问题穿插其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步步闯过关卡,取得胜利。在课堂中,学生活跃起来,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协作解决问题。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和老师、同学经历、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不时还能提出较有创意的见解。学生的积极、投入的学习启发了我: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并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主动去学数学,用数学。

二、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数学计算本身就是数学应用的一个方面。

例如:①你要去文具店买5本练习本,每本3角钱,一共要用多少钱?②47位师生去游乐场游玩,门票每人5元,带250元够不够?③家里要装修,估算要用多少块瓷砖。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2、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应用的关键所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数据分析、及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如设计活动方案过程中考虑的乘车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资金运用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3、实践、创新是数学应用的价值体现。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实践过程中,数学得以创新、发展;而数学的应用,又“优化”了我们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由此可见,数学应用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即在“实践----创新----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课《智慧游乐场》的导入,我将学校门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车拍摄下来,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在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编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我创设了一个乘车的情景,同组的同学轮流扮演司机和乘客,要求乘客算出司机所提的行程方面的问题才能顺利开车。学生在生有趣的活情境中活学活用,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在其中”。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务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兴趣的培养相当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不辩便明:一个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数学这是无法想像的。只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良好地教学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品质,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良好的情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我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吸引每一双天真的眼睛。当每位学生都与我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能得于发挥,自觉自愿,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设计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儿童化,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谓“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统计”时,我设计了“学校附近马路上经过的什么车最多”,“哪种水果小朋友们最喜欢”等情境,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加学生自信心。又如在教学“数的顺序”时,我设计了“小朋友们滑滑梯”的情境,通过媒体和语言的描述,把小朋友们带入到一个游戏的世界,让小朋友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第一”、“第二”的含义,这就是“问题情境”的儿童化。

三、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物体,通过分类,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而且能再把所学知识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诉爸爸妈妈牙膏的包装盒是个长方体了。

另外,我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也能将枯燥的数学寓于情景之中,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四、加强操作,让学生感受知识地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见操作的重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操作使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杠杆,顺应了儿童好动的特点,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到了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了成高能够的体验,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不断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

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和学习兴趣的低下,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即死记硬背。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五、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具有动力、调节、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并且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感,可增强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的能量,促使人们积极地行动,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可减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的能量,使人行动消极,从而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要多关心差生,多与差生谈心,不歧视冷淡差生,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厌学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分档提问,及时对差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先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对差生坚持“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以小步子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诱导他们发挥潜力。

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大家鼓掌、奖给小红花等形式。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的,有阶梯的设计教学。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不同的人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数学知识,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苦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我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我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我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

一、缩短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先拿出长方形纸,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呼声很强烈,于是我便转身一裁,即刻将长方形纸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纸,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不好玩,我们也会!”学生边笑边说,“是吗?我不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每人很快完成了这一过程,我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起来,笑得很得意。其实,最得意的还是我,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更乐意学习了。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41篇

1、引言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也是让很多高中生头疼不已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内容。这些是学生无法回避的课程,内容多且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数学中许多概念间的联系密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并分析这些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

2、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任务

学生善学,教师善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学习应该做到认识、理解、发现、应用四位一体的统一,所以这些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丰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最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倾向和学习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我们二十一世纪教育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互动式教学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增强他们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调动下,启发自己的学习意识和积极性,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吸收”。对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理解,教师就是要善于做一名引导者,把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深化为对知识的联想和再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终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目的。在教师的助力下,学生能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拥有扎实、丰富的经验来应对各种学习环境。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由于高中生都处在青春期,是迅速发展的个体,拥有较强的个性和可塑性。在互动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纪律来约束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必需的教育,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求教师做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即便没有老师的监督也能独立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要想建立师生感情,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相互的尊重和信任,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的民主平等和宽松和谐。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主观创造性,教师才能有更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来阻止教学活动,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体会如何把握对学生指导的度,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合格的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能够自主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和生活任务。根据学生们的反映,大多数学习不好数学的人就是从函数开始崩溃的,到后面的直线和圆的方程、曲线方程等更是摸不着头脑。试想,如果我们在学生学习函数的阶段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数形结合,以方程来表示图形的思维意识,我相信在今后的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学习中,学生学习起来一定能够得心应手,轻松不少。

3、互动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教学互动,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知道高中数学并不可怕,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否则,互动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还需要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高中生都有较强的个性,或多或少都有些青春期的叛逆,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允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平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让教与学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作用,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4、小结

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拥有强大的驾驭课堂能力,能够让学生紧密的围绕教学内容互动,避免学生因为互动过度而谈话教学主题。互动式教学还需要教师充分预见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能够及时作出反应,以免教学工作出现被动局面,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无法掌握互动的度,导致学生太有个性等问题。因此,该教学方法还需要各位同仁在事件中不断摸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42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具体的改变,所以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改革的目的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栋梁,培养为了国家的富强能够贡献力量的新鲜血液,培养能够为现在的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接纳的高素质人才.

3.适当简化教学方式

就数学而言,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分类:必须死记类,可以变通类,需要创新类,等等.必须死记类就是不用多加理解,无需创新,前人的努力可以为你所用,只能记住,别无他法.比如说,非常简单的内错角问题,大家只要记住一个英文字母Z就行了.凡是看到Z,无论它是正着的、倒着的,还是躺着的,一定会有内错角相等.可以变通类就是一题多解的形式.比方说,乘法的分配率:a×(b+c)=a×b+a×c.到底什么时候正着用,什么时候反着用,学生要学会融会贯通.需要创新类的题一般是比较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结合自己的一些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细心加上耐心,不难将这些题解出来.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的难点已经在不断地减少,其真正意义也就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也是非常关键的.思考的意义是什么?实践的方面有哪些?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如何充分地利用现在现有的资源?

1.思考的意义非常重大

思考的意义在哪里?如果一个人仅仅会计算,不会思考,那么他跟计算机的区别又在哪里呢?无论是独立思考还是换位思考,我们都得将思考进行下去,因为这是区别于其他物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我们以后单纯的计算已经完全可以由计算机代替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更加体现了思考的重要性.

2.实践可以是多方面的

实践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实践活动来记住一些定理或者一些定义什么的.这对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们可以走出课堂,不仅反局限于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去一些比较空旷的地方来画一些简单的模型,或者是用一些比较常见的事物来进行堆积模型的制作等.

3.建模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方式

建模可以是计算机建模,也可以是手工建模.基于初中的这些技术问题,还是手工建模比较多.建模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模在初中的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4.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

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寻找学习的便捷方法,让现有的资源为学习所用.有一次遇到了一道关于足球的非常难的数学应用题,学生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教师让学生走出教室去看看,学生出了教室发现,原来垃圾桶就是足球的样子,可以非常容易地把这道题解出来.这是学习解题思路,不是学习足球的设计,完全可以将现有的资源拿过来利用.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43篇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实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数学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成绩,而是需要刻苦锻炼。二次函数由于难度大,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的比重高,更需要强化训练。在数字化的今天,高中数学的训练不能简单进行盲目练习,而是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来提高学生在二次函数学习中的效果,最终达到各个班级共同进步的目的。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数字化的设备走进了学校课堂,更新了学校的教学工具。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训练及作业测试中,要做好相应记录,将知识有条理地分成若干模块,对各个班级在学习时候的情况进行统计。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对各个班级在二次函数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记录,并在课程学习的复习前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等,给各个班级开出一份明确的诊断证明,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各个班级设计不同的讲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和纠正,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让各个班级都能克服弱点,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得到共同的进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44篇

关于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比较重要,要能充分重视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将现代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也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比较契合,能将教学的效率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以及优势发挥详细分析,然后对其应用趋势和具体的策略应用详细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显著,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契合,对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就比较有利。通过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面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积极改革就比较紧迫。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和优势

1、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对素质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符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有效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等功能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对学生的多感官能有效调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得以激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动态化营造上得以有效实现,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规律揭示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效地将数学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从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数学教学的信息扩充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助于课堂容量的增加,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2、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教育领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就是因其自身的优势比较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的综合性应用,创设动态化的教学课堂,这对数学教学课堂的优化就比较有利。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能够将数学知识得到具体化的呈现,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会有诸多的抽象化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力,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得到良好的体现,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方便。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发展趋势和优化策略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优化策略分析要想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良好发挥,就要能充分重视在教学方法上的引导。前提是教师要在技术应用上娴熟体现,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技巧能得到有效掌握,并要能够在课件的制作上得以充分重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能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教学的课堂优化。

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能按照相应的规范加以实施,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的效果加以良好呈现。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活动开展方面要能够树立典型,激励教师间的教学积极性,优化整体的数学教学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以及教材等之间的关系,将教学的重点,要能得到有效突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能在容量上得到科学化的呈现,不能在内容上过多的展示,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应用的良好作用发挥。同时,还要能够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理解的全面性,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2、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趋势分析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对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也会愈来愈多。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比较有利,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会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遵循相应的原则,对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也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实施就能够有效实现个别化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45篇

一、什么是“数学随笔”创新教学

“数学随笔”与学生平时的错题笔记差不多,但又不完全相同.“数学随笔”要求学生平时细分题目做错的原因,将自己认为有必要的题型错因写下来,也可写一些容易忘的知识点.当然,不一定是做错的题目才整理,学生整理自己认为好的且容易想到的解题方法、常用的解题习惯、常用的数学解题注意点等.如一道解答题,有三问,有的学生可能就第三问不会做,如果学生将做错的题目整理到笔记本上,很多学生会将题目照抄到笔记本上,然后再将答案写上去.而运用“数学随笔”的方法,则只要对第三问涉及的知识点与解决方法适当整理就可以了.做“数学随笔”也不是简单的写写就好了,学生在写之前要思考,要想如何用简单的式子、语句将内心所要表达的写出来.

二、如何整理“数学随笔”

(1)按时间顺序整理按时间顺序整理是指从你准备做“数学随笔”的时候开始整理,因为几乎每天都在做数学题目,都在上数学课,所以学生每天都会有几个感觉不错的知识点或做题方法可以整理下来.

(2)按类型整理在准备做“数学随笔”的时候,如果想分类别整理,可以考虑大类别还是小类别.大类别如函数、立体几何、不等式、附加等大的章节;小类别可以分为如周期性、数形结合、离心率、三角等.按照各自的设想,都无所谓的.整理的方式很多,看学生自己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

三、“数学随笔”的作用

(1)“数学随笔”能节省时间

很多数学教师都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因为学生如果将不会做的题目全部整理到笔记本上,再写上正确的答案,下次复习时就看这本笔记本就可以了,能够将遗漏的知识恢复记忆,将曾经不会做的题目再看一遍,有一定的效果.但缺点是平时整理做错的题目需要花很多时间,有的时候整理一道题目需要半个小时,平时投入的时间太多.而“数学随笔”既有整理的功效,又能节省时间.对于学生而言,时间是很宝贵的,将做错的题目整理下来,要花很多时间,而“数学随笔”的方法,针对做错的题目,如果这道题目是运算算错了,就算了,如果是方法的问题,就将这个具体的问题所涉及的题型的方法整理下来.

(2)“数学随笔”能增加考试得分

每一次数学考试前,教师肯定会有几节课让学生自主消化、自主复习的,这时如果你看平时整理的错题本的话,里面有很多题目,两三节课的时间压根是不够的,只能看极小部分的题目,很多已经遗忘的知识点或常见的解题方法没有复习到位,容易导致考试时信心不够,或考试得分不高.而如果平时做“数学随笔”的话,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复习到很多知识点,也能复习到很多解题手法.如当学生看到“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中”同居“问题一看”Δ“、二看对称轴、三看特殊值;”分居“问题考虑特殊值.”学生看到这句话,基本这种题型就知道怎么做了,而如果仅仅是看试卷之类的,即便是看到这样的题目,也未必能总结出这样的方法.在考前短短的时间里,学生能将平时整理的容易忘的知识点,容易犯的错误及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都能复习到.虽然常说数学功夫在平时,但考前若能好好地梳理一下,在考试时,常规的错误就少犯了,分数自然就高了.

(3)“数学随笔”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如果看平时整理的错题集,当你翻开一本厚厚的错题集时,一般连看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因为平时已经做了很多数学题目了,即便是看整理的题目,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当你看“数学随笔”时,没有这种强烈的厌恶感,因为这种习惯的整理占据的空间不大,有时一页纸上能写十几个知识点或解题方法,看上去很轻松.如果每天都翻开来看几分钟的话,会对数学里的经常遇到的问题比较熟悉,也会经常巩固一些知识点或解题注意点,这样能使自己在接下来做数学题目时少犯错误,在做题目时大部分常见的问题也知道怎么解决了,信心自然就有了.

如果学生从高一就开始做“数学随笔”的话,对高三的复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高一、高二的新授课虽然容易,但在平时的训练中,各种题型、各种解题方法都会一直训练的`,所以从平时就开始整理各个容易忘的知识点,各种解题的方法,对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也有所帮助.因为做“数学随笔”不是简单的抄下来,需要动脑,要用最简短易懂的语言将自己所想的记下来,而且以后做数学题时,大脑中的反映就是这些话.

四、总结

做“数学随笔”简单,且节省时间.整理本上既有自己平时易犯的错误,又有容易忽略的知识点,还有常见题目的解题方法.若整理的话,它是一本很不错的宝典,对数学成绩的提高有帮助,学生也能养成了很好的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第46篇

一、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情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课堂教学已收到一半的效益,另一半就看教师如何运作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生疑;要善于利用不同事物、不同的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尤其是数学教学,知识的逻辑性强,甚至比较抽象,一般教学辅助器材难以作出形象生动的演示,让学生具体理解真理,这就需要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

如在教授“圆柱和圆锥”的内容时,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圆锥的母线相当于展开图中扇形所在圆的半径,圆锥底面的周长相当于扇形的弧长。这一点许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屏幕上画出一个扇形和圆锥,向学生提出问题:看看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个是平面图一个是立体图)当把扇形卷起来又能成为什么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得出的图形是圆锥;既然扇形和圆锥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如果要求圆锥的侧面积,应该如何思考。这一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肯定会陷入困窘中。随着学生对问题兴趣的产生,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利用预先设计好的动画过程:让圆锥的侧面慢慢展开,时停时展把整个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看,同时在圆锥上用不同颜色标出母线及圆锥的底面,从动态的角度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很明白地告诉学生: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展开的扇形的面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生既学到到了数学知识,有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无穷的探索欲望

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探索精神,就看它是睡眠在这个人心中还是活跃于他(她)的脑门之外。对于数学教学,如何唤起学生探索数学奥妙世界的欲望,比数学教学本身更加重要,教师应当做学生的引路人。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容易更好地实现这一点。

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究性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猜想和归纳,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意识,形成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内容时,通过电脑动画的操作,让“对称”的线条活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体验在拖动鼠标的过程中发现诸如“在河边什么地方修建水泵站可以使到在河同侧的两个村庄使用的水管最短”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追求新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务时刻来源链接:https://www.jiwenlaw.com

标签:      

法律求助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律师事务所咨询,如果您有法律上的疑问,需要解答;或者您有法律上的求助,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在收到您的信息之后,安排您指定的律师事务所或者当地最近的律师事务所和您联系,协助您处理法律上的问题!
*

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您的疑问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szjesu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2036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