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突破,两个支撑,三方联动”深圳前海推进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
来源:阿白律师网 时间:2023-04-13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推动规则衔接目的是尽可能缩小粤港澳三地制度性差异,克服不利于要素流动的制度瓶颈,为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空间。”4月6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会上揭晓了20个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典型案例,深圳市前海合作区首创的“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入选。
法治作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障,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制度性差异,深圳前海不断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的衔接与融通,为港资、外资企业投资落户前海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外资58.6亿美元,占深圳全市53.5%;实际使用港资56.1亿美元,增长3.4%,已拥有港资企业近万家。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前海入选案例的主要创新点,是通过“一个突破,两个支撑,三方联动”实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一个突破”即突破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需合同具有涉外因素方可适用域外法的规定,运用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出台前海合作区条例,允许民商事合同当事人一方为在前海注册的港澳台资及外商投资企业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去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支持和保障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为适用域外法律、跨境司法协助安排等事务提供了更具体的工作指南。
其中明确,支持前海法院申请授权试点探索域外法适用机制,在不违反我国法律基本原则或者不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在前海注册的港澳台资及外商投资企业协议选择域外法解决合同纠纷,或者适用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际商事规则化解纠纷。
截至2023年3月,前海法院适用域外法审理案件167件,其中适用香港法审理118件,数量位居全国基层法院第一。
“两个支撑”指通过前海法院“港区调解”“港区陪审”制度和深圳国际仲裁院聘请香港法律专业人士担任理事、仲裁员等参与国际仲裁制度保障落实当事人适用境外法的选择。
“我作为香港执业大律师,曾参与过前海法院的一些调解工作并取得成功,熟悉香港普通法的专家可以列席甚至参与审理一些涉港纠纷。”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经由“港区调解”“港区陪审”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均服从最后审理的结果。可用自己更熟悉的香港法律解决纠纷,也让广大港商更有信心北上投资。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不同法律辖区的国际商事纠纷最常见的解决方式是仲裁。建立跨境仲裁协作和国际仲裁合作新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降低国际经贸交流的成本。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市设立的第一家仲裁机构、粤港澳地区第一家仲裁机构,位于深圳前海的深圳国际仲裁院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大仲裁员结构的国际化力度。目前,深圳国际仲裁院有934名仲裁员,覆盖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6名来自香港地区。
2022年,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达人民币1272亿元(单位下同),跃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受理涉外案件总争议金额420亿元,个案最高争议金额239.91亿元,个案争议金额10亿元以上的案件数量21个,受理涉外案件覆盖国家和地区累计138个,均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三方联动”指通过成立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设立域外法查明专业机构和打造“一带一路”法治地图项目为当事人适用境外法提供服务保障和资源支撑。
截至目前,全国16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已有8家入驻前海。中外律师事务所3月14日起也可在前海实行联营,前海成为目前广东获准开展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的唯一地区,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